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援外纪事】第26批援赞比亚中国医疗队巧解食管异物危机

本报讯(记者 丁玲)近日,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利维・姆瓦纳瓦萨大学教学医院内镜室内,一场在国内习以为常的食管异物救治,因当地医疗资源匮乏变得步步惊心。第26批援赞比亚中国医疗队消化科医生韦周兵、队长张英剑等人携手,在缺耗材、缺检查的困境中,成功挽救了一名57岁食管异物患者的生命。

患者因食管卡入大块肉类团块,已痛苦煎熬1天。内镜检查显示异物为非尖锐、非骨性团块,国内对此类情况通常有“直接取出”或“推至胃内消化”两种成熟方案,但在赞比亚,救治从起步就遇阻碍——受医疗条件限制,患者术前未能完成影像学检查,无法排除食管肿瘤等器质性狭窄,盲目操作可能加重损伤。

“优先尝试取出,更安全。” 韦周兵与当地医生沟通后,在护士配合下先用异物钳钳取,仅能扯下少量碎块;换用圈套器、网篮,又因肉块体积过大难以完整取出。随着时间推移,患者不适感加剧,韦周兵在充分告知风险后,改用第二种方案,将肉块成功推至胃内。

然而,新的危机接踵而至。内镜退出时,医生发现患者食管中段出现一处长约2厘米的较深撕裂。“非洲医疗条件下,食道穿孔后续救治手段极少,后果不堪设想。”韦周兵急寻封闭创面的钛夹,可当地医院库房翻遍都没有。

危急时刻,韦周兵立刻联系医疗队队长、消化内科专家张英剑。早已为赞比亚“资源匮乏”诊疗场景做足准备的张英剑,迅速从驻地调配随队携带的钛夹送往医院。最终,钛夹成功封闭食管撕裂创面,患者术后留置鼻胃管转入住院部观察。7天后复诊,镜下显示钛夹位置稳固,创面愈合良好。

“在赞比亚,每一次基础诊疗都可能是一场硬仗。” 张英剑说,医疗队将继续带着充足耗材和成熟技术,为当地民众破解更多医疗难题,守护生命健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援外纪事】第26批援赞比亚中国医疗队巧解食管异物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