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浙江高校心理老师在西湖夜市摆摊 让心理服务冒出烟火气

“巴掌大”的摊位客人络绎不绝 受访者提供

“芳导情绪充电站”“挑战三句话让你舒心”“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近日,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洪芳老师的团队把心理服务“搬进”了热闹的西湖夜市,轻松的标语吸引着来往的市民游客,“巴掌大”的摊位前客人络绎不绝。

这个名叫“芳导情绪充电站”的小摊位不需要预约,你可以在逛街的间隙随意停下:一边做香囊、画面具、编绒花,一边聊聊家常、说说心事,专业的心理服务人员在三言两语间,或是让你感受到了支持、理解,或是让你看到了自己的一个情绪卡点。

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在夜市里散步,孩子被“芳导情绪充电站”的丰富多彩手作活动吸引了。

妈妈向洪芳老师吐槽,孩子平时动不动就发脾气。洪芳老师一边和孩子玩,一边随意地和孩子闲聊,期间孩子越来越放松,话语越来越多。“孩子说爸爸希望她坚持练琴,她想休息一会儿,就发了个大脾气,父女俩陷入了僵局。”洪芳老师说,在闲聊中,孩子并没有停下手里的手工,反而越聊越开心。“我向孩子科普了很多‘发脾气’的新方法,她仿佛打开新世界,开心极了。”

借助桌上的“面具游戏”,洪芳老师又引导孩子画出心中的爸爸的样子——“爸爸能多陪陪我。”妈妈一直在边上,看到了孩子的情绪变化,听到了孩子的心声,觉得这样的活动很好。

小朋友玩“面具游戏” 受访者提供

一个小小摊位,装下的不只是人们欣慰和笑容,还有烦恼和泪水。

洪芳老师说,当时遇到年轻小情侣来玩,闲聊间很快发现了他们的苦恼,“女孩子感觉没有被理解,让对方干什么,他也不愿意干,男孩子对女孩子发脾气犯怵,不知道该怎么去哄她。”借助卡牌,洪芳老师三言两语,让原本表现坚强的女孩子当场破防。洪芳老师引导他们直面心中的情感,有爱打底,他们很快就了解到了对方的需要,也更清楚怎么互动会更融洽。

洪芳老师说,这仅仅是心理科学发挥价值的很小的分支。

在两个多小时的摆摊中,团队并没有多少闲下来的时间,夜市的热闹和心理服务的温暖交织在一起,让心理关怀变得触手可及。

“本来心理、心态都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如何让心理可视化可体验,让更多人主动寻求心理服务,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洪芳老师说,这些年团队一直在探索,怎么用国人喜欢的方式去做心理服务。“广场心理服务正是我们探索的一种方式,希望用多元化的方式,让他们愿意与我们畅聊他们的烦恼。”

洪芳老师认为,心理咨询时一个相对狭窄的概念,是坐在咨询室里一板一眼的咨询,甚至在很多老百姓眼中,它带有病耻感,而心理服务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更接地气的。“我要抓牢服务目标,用多元化的心理科学手段,让你的心理状态更好,将专业心理服务融入市民生活,带来轻松与力量,为幸福杭州助力。”(潮新闻 记者 贾晓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浙江高校心理老师在西湖夜市摆摊 让心理服务冒出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