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近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几个常见“高血压信号”,很多人忽视了

Health

健康科普

几个常见“高血压信号”

你可能不知道,我国每两个成年人里,就可能藏着一位高血压患者,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 年版)》显示,仍有近一半人压根没发现自己的血压异常。高血压被称为 “无声的杀手”,即便没有明显不适,长期血压偏高也会悄悄损伤心脏、大脑、肾脏,甚至引发中风、心梗等严重问题。

从中医角度看,高血压并非单一病症,而是与 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相关,多和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 比如肝火太旺往上冲、体内痰湿堵了气血、气血不足养不好头部等,这些问题其实早早就会通过一些“小信号” 提醒我们,只是很多人当成了普通小毛病,轻易放过了。

这 5 个“高血压信号”,别再当成“小毛病”

1. 头晕

蹲下站起晕、下午发沉,可能是血压在 “捣乱”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起床猛地坐起,或蹲久了起身时,突然天旋地转,扶着墙缓几秒才好;还有人一到下午3-5点,就觉得脑袋像裹了层棉花,不清爽、发沉,以为是工作累了,喝杯咖啡就糊弄过去。

但中医认为,这种头晕未必是“累”的锅:如果是肝火太旺,气血一个劲往上冲,会让头部“负担过重”,引发头晕;如果是气血不足,蹲下站起时血液供不上头部,也会晕。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和血压波动挂钩 —— 尤其是中老年人、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出现这种晕要多留意。

2. 头痛

后脑勺痛、胀痛,别只怪颈椎或感冒

很多人头痛时,第一反应是“颈椎不好”或“要感冒了”,但有一种头痛可能和高血压有关:比如后脑勺隐隐作痛,像有东西顶着;或者太阳穴胀痛,疼的时候还觉得脸发热、心里烦躁。

中医讲“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气血通畅才不会痛。如果肝火顺着经络往上窜,或体内痰湿堵了头部气血,就会引发这种痛 —— 尤其是疼痛在早晨刚醒时明显,活动一会儿又减轻,更要警惕:这可能是夜间血压升高,刺激头部经络导致的。

3. 失眠

入睡难、多梦易醒,或许是“肝火”扰了心神

“最近压力大,睡不着”是很多人的口头禅,但如果长期入睡难、躺下后脑子里胡思乱想停不下来,或半夜总醒、做梦多,甚至一醒就心慌,别只怪“压力”,可能是血压在悄悄影响睡眠。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睡眠好需要心神安定。如果血压偏高导致肝火太旺,“火气”会往上扰心神,让人心神不宁、睡不着;还有些人气血不足,心神得不到滋养,也会睡不踏实。比如有位50岁的阿姨,长期靠安眠药入睡,后来测血压发现高压150,按中医调了肝火后,睡眠和血压都慢慢稳了。

4. 耳鸣

耳朵里总响“嗡嗡声”,不是“耳朵老了”那么简单

中老年人常说“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了”,但如果耳朵里总出现持续性的“嗡嗡声”“蝉鸣声”,尤其是安静时更明显,白天吵的时候反而轻,别只当是“耳朵老化”。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肝肾不足或肝火上炎,都可能影响耳朵的气血供应,引发耳鸣。临床上很多高血压患者,早期都会有轻微耳鸣,只是没把它和血压联系起来 —— 如果耳鸣持续超过1周,还伴有头晕,最好测测血压。

5. 手脚麻木

指尖发麻、走路“飘”,可能是气血堵了

偶尔压到胳膊腿会发麻,但如果经常指尖、脚尖发麻,像有蚂蚁在爬,或走路时觉得脚没力气、发飘,像踩在棉花上,别以为是“缺钙”或“神经问题”。

中医认为“气血濡养四肢”,如果血压偏高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四肢得不到足够滋养,就会发麻、无力。尤其是单侧手脚麻木,更要警惕 —— 这可能是血压长期偏高,影响了肢体经络的气血流通,若不及时调,还可能增加中风风险。

中医调血压:从生活习惯入手,简单又实用

发现这些信号不用慌,中医调理高血压讲究“辨证施养”,普通人从生活习惯改起,就能帮血压稳一稳:

1. 先调“肝”

少熬夜、少生气,别给“肝火”添燃料

中医认为“怒伤肝”“熬夜伤肝”,情绪激动、熬夜会让肝火更旺,直接导致血压升高。建议:晚上11点前睡,睡前别刷手机;遇到急事别着急,深呼吸3次再说话,平时可以泡点菊花枸杞茶(菊花 5g、枸杞 10g,开水冲泡),帮着清肝火。

2. 再清“痰湿”

少吃甜腻、控盐,让气血不堵

体内痰湿多的人,容易血脂高、血压高,平时要少吃甜的、油的(比如蛋糕、油炸食品),盐也要少放(每天不超过 5g)—— 中医认为“咸能助湿”,吃盐多会加重痰湿,堵了气血。可以煮点陈皮茯苓粥(陈皮 5g、茯苓 15g、大米 50g),帮着化痰湿、通气血。

3. 常按 3 个穴

太冲、风池、足三里,在家就能调

太冲穴:在脚背上,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凹陷处,每天按1-2次,每次1分钟,能平肝降火,缓解头晕头痛;

风池穴:在脖子后面,后脑勺下方的凹陷里,按的时候轻轻揉,能疏通头部气血,减轻头晕;

足三里穴:在膝盖下方3指处,按的时候有酸胀感,能补气血、健脾胃,帮着稳血压。

最后提醒:测血压比“等信号”更靠谱

虽然这些信号能帮我们警惕高血压,但也有很多人血压高却没任何症状 —— 尤其是年轻人,总觉得 “我身体好,不会有高血压”。建议:40 岁以上的人每年至少测 2 次血压;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爱熬夜的人,哪怕年轻,也要每 3 个月测一次。

高血压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道、不重视”。读懂身体的“小信号”,再配合中医调理和定期监测,就能把血压稳稳控住,守住健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近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几个常见“高血压信号”,很多人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