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讲的是,世预赛亚洲区第四阶段还没正式开打,18强中的3个小组里,3、4名共6支球队(阿曼、伊拉克、阿联酋、印尼、卡塔尔、沙特)将竞争最后两个世界杯直通名额。然而比赛还没踢,亚足联就先给卡塔尔和沙特安排了极不公平的主办和赛程,让人看不惯。
文章指出,按照亚足联2023年的规定,应该由十八强赛成绩最好的两支队来承办本轮比赛——也就是阿联酋(拿到15分)和伊拉克本来应当成为主办方。但到了2025年6月,亚足联突然指定卡塔尔和沙特为主办国,连给个解释的闲工夫都懒得有。更离谱的是,分档时用的是6月的 FIFA 排名,而不是7月的,结果把“排名反超”的伊拉克放到了二档,好像是在给沙特一个“一级队的赛程福利”。
举个例子,A组的安排就很明显。阿曼原本在10月8日要对战卡塔尔,3天后再踢对阵阿联酋;但卡塔尔第二场要到10月14日才踢,等于多休息了整整6天。前主帅奎罗斯公开嘲讽道:“卡塔尔看着我们打得要命的时刻,再悠闲地计算自己需要净胜球多少就行。” 这类安排让东道主的优势翻倍,对手则要疲于奔命。
文章还提到,印尼对阵沙特的比赛居然指定科威特裁判,印尼足协提出要求要中立裁判,但亚足联没有理会,连印尼和科威特的热身赛也被莫名取消。更有趣味的是,中国裁判马宁被派去执吹伊拉克对印尼的比赛,文章说这是“无关东道主生死”的对决,却被喊作“懂的都懂”的暗示性安排。
作者把这一切归结为卡塔尔在亚足联的权力运作。早在2016年世预赛抽签时,卡塔尔人穆赫纳迪和汉尼就联手让卡塔尔抽到“更理想的签”,赛程尽量避开长途飞行的劣势。如今,卡塔尔似乎在亚足联核心部门掌握了话语权,甚至让外部机构如中国足协也“暗通卡塔尔”,在亚洲杯的比赛里通过几个点球来换取裁判机会的传闻也随之流传。
文章说西亚势力已经基本掌控了亚足联,虽然这一说法带有玩笑意味,但在实质上确实有一定道理。文章还提到:主席萨尔曼将任期延长到2027年,规则需要改就改;韩国足协甚至被说叛变投靠沙特,东亚联盟也因此出现裂痕。现在连世界杯的名额都据实标价,未来中小球队的生存空间可能会进一步变窄。
前面奎罗斯的愤怒,作者给出一个结论:当足球变成金钱和权力的游戏,亚足联所宣称的“同一个亚洲”口号,听起来像是一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