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老家,看见邻居张奶奶正就着咸菜,“呼噜呼噜”地喝着一碗白粥当午饭。我赶紧把从家里带的,我妈刚蒸的肉包子给她拿了几个。张奶奶直摆手:“没事儿丫头我吃这个惯了,软和好消化!”
这场景是不是特别熟悉?咱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好像到了晚年,都自动切换到了“清淡养生”模式: 白粥、馒头、烂面条成了餐桌上的“老三样”。
但其实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 仅注重“软乎”与“清淡”远远不够,营养密度才是至关重要的,有些食物看似美味,实则暗藏风险;还有一些“传统吃法”,或许正悄悄损害老人健康。
今天二丫就和大家聊聊,医生们建议老年人尽量别碰的3类食物,咱们做晚辈的,可得记牢了!
第一类:纯粹的“软烂”食物比如白粥、烂面条、汤泡饭
颠覆认知:这些东西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只”吃它们!
这些食物全是“水分与碳水”的大户营养密度极为低下,吃下去肚子是填饱了,可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这类关键营养根本没补充上,长期这般进食,会致使肌肉流失(也就是肌少症),老人会越发没力气,走路颤颤巍巍的,还容易摔跤,并且升糖还很快,对于血糖不佳的老人而言,那可真是雪上加霜。
0
1
二丫小贴士
白粥大花样:熬粥的时候,往里面放肉末、鱼蓉、切碎的青菜还有鸡蛋花,原本普普通通的一碗白粥,马上就摇身一变成了“营养超厉害”。
馒头新吃法:别光啃馒头,搭配一杯牛奶豆浆,一个鸡蛋,几片酱牛肉,营养就均衡了。
第二类:高盐的“隐形杀手”——比如咸菜、酱料、加工肉制品
老年人味觉变得迟钝,常觉饭菜没什么滋味,便喜爱以咸菜、腐乳、腊肉下饭, 这类食物含盐量极高,却是引发高血压、心力衰竭以及肾功能损伤的元凶,众多老人出现水肿、憋气的状况,其根源就是盐摄入过多。
0
1
二丫小贴士
天然调味法:做菜时多用蘑菇、虾皮、番茄、玉米、洋葱这些自带鲜味的食材。少用酱油和盐,可以用柠檬汁、醋来调味,一样开胃。
“减盐”小妙招:如果老人实在改不了口,可以把家里的盐换成低钠盐(但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并且一定要控制总量
第三类:油腻、黏腻的“甜蜜陷阱”——比如肥肉、油炸糕、汤圆、粽子
不好消化,老年人肠胃动力不足,要是吃了那些黏糊糊、油腻腻的东西,特别容易出现腹胀、胃酸、便秘的状况,严重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来个急性胰腺炎。
易呛噎:像汤圆、糯米糕这类食品,那叫一个黏糊,老年人吞咽能力差,特别容易出现噎食、呛咳的状况,有窒息的风险,比想象里还要危险!
升负担:高脂肪会给心血管带来巨大负担。
0
1
二丫小贴士
吃肉有讲究:多吃清蒸的鱼、去皮的鸡肉、炖得烂糊的瘦肉,补充优质蛋白,而不是吃肥肉。
零食换个新花样:把油炸糕、甜月饼啥的换成蒸南瓜、山药泥还有水果羹,一样软糯,可健康多,
记住啦咱们的目标是:让老人的餐桌,从“吃饱”升级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