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癌症患者一方面常因 抗肿瘤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合并基础疾病或辅助用药,面临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
另一方面,肿瘤的增长或会直接侵犯肝脏,或通过血液循环影响肝功能。
此外,肿瘤导致的营养不良等也会进一步削弱肝脏功能。
然而,“肝脏”在肿瘤治疗、及后续整体康复中,又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肿瘤患者非常有必要重视肝脏保护!
那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便是“基础保障”,能帮助肝脏在药物代谢压力下,维持基本功能。
饮食的管控
饮食上要采取“高蛋白、低脂、清淡、控糖”的原则。
优先吃“修复肝细胞”的食物。如,每天摄入优质蛋白(鸡蛋、瘦肉/鱼肉、豆腐),因为优质蛋白质是肝细胞修复的原料;
同时补充新鲜蔬果,如菠菜、西兰花、莴笋等;苹果、梨、猕猴桃等。获取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促进肝脏代谢。
避免“伤肝食物”
·绝对禁酒,酒精与药物叠加会大幅增加肝衰竭风险,即使是少量的酒”,也需禁止;
·少吃高脂、油炸食物,其会诱发或加重脂肪肝,增加肝脏负担;同时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最后要拒绝高糖食物,以防转化为脂肪堆积在肝脏,形成“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的双重负担。
足量定时的睡眠
肝脏的“代谢与修复”主要在夜间(23:00-03:00)进行,长期熬夜会打乱肝脏生物钟,降低其解毒能力。
建议癌症患者每天固定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
有了合理的生活干预外,也要避免一些常见的护肝误区,如:
01
多吃保肝药
护肝效果好
保肝药需经肝脏代谢,盲目联用多种保肝药,反而会增加肝脏负担,甚至引发肝损伤。
通常情况下,1~2种针对性的保肝药即可,并且需医生根据肝损伤类型选择。
02
等肝功异常了再处理
药物性肝损伤的关键是“预防”。
即使肝功能正常,治疗期间也需定期监测,若等到出现黄疸、严重乏力再处理,可能已发展为中度以上肝损伤,影响癌症治疗进度!
定期监测与干预
如上述提及的,抗癌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若出现异常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停用肝毒性药物,并加强保肝治疗。
总之,癌症患者护肝的核心是—— “定期的监测+科学的用药+日常的干预”。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肝损伤风险,保障癌症治疗 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