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风渐起,空气湿度骤降,眼干、异物感、视物模糊的朋友明显增多。普瑞眼科医院集团特别开展“干眼关爱月”系列主题活动,值此金秋之际,番禺普瑞眼科医院提醒大家:秋季是干眼症的高发季,这并非“小毛病”,而是泪膜功能异常引发的眼表疾病。掌握科学预防方法,才能让双眼安稳度秋。
秋季干眼:为何成为“高发刺客”
我们的眼球表面覆盖着一层精密的“泪膜保护膜”,它如同“三明治”结构——内层黏蛋白层负责附着,中层水样层提供水分,外层脂质层防止蒸发。秋季的特殊环境恰恰精准冲击了这层保护屏障。
01泪液蒸发加速
秋季空气湿度普遍低于40%,加上多风天气,会直接加快眼表泪液蒸发。室内空调和早期暖气的使用进一步抽干空气水分,形成“内外夹击”的干燥环境。
02睑板腺功能承压
睑板腺分泌的脂质是泪膜的“锁水层”,而低温环境会让脂质黏稠度增加,排出受阻。同时,秋季过敏高发,花粉、粉尘刺激眼睑边缘,易引发睑缘炎,进一步破坏睑板腺功能。
03用眼习惯雪上加霜
秋意渐浓后户外活动减少,人们更倾向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研究显示,紧盯屏幕时眨眼频率会从正常的4-5次/分钟降至1-2次,且多为不完全眨眼,导致泪膜无法正常更新修复。
科学预防:筑牢眼部“保湿防线”
结合《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及临床经验,预防秋季干眼需从环境、习惯、护理三方面入手,科学防护让秋季眼睛始终保持湿润。
环境调控:打造 “湿润微气候”
精准加湿: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控制在 40%-60%,这是维持泪膜稳定的最佳湿度范围。空调房内可在座位旁放置清水,通过自然蒸发辅助增湿。
物理防护:外出时佩戴防风镜或宽边墨镜,减少秋风直吹和过敏原接触。骑行、户外活动时尤其需要做好防护,避免异物刺激眼表。
用眼管理:纠正 “伤眼坏习惯”
遵循 “20-20-20” 原则:每使用电子屏幕 20 分钟,远眺 20 英尺(约 6 米)外物体 20 秒,强制眼睛休息并促进眨眼反射。
保持正确用眼姿势: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屏幕,使眼睑自然下垂形成 “保护屏障”,减少眼表暴露面积。屏幕亮度需与环境光线协调,避免过亮或过暗刺激。
隐形眼镜使用者注意:泪液分泌少的人群秋季应换用框架眼镜。若必须佩戴,需选择高透氧镜片,并减少佩戴时长,避免镜片吸收眼表水分加剧干燥。
眼部护理:激活 “自保湿系统”
热敷睑板腺:每晚用 40℃-45℃热毛巾敷眼 10-15 分钟,能软化黏稠脂质,促进睑板腺分泌。这是临床公认的改善脂质异常型干眼的基础方法。
合理使用人工泪液:选择不含防腐剂的单剂量人工泪液,在眼干时补充水分。但需注意,人工泪液仅能缓解症状,无法替代睑板腺护理,过度使用反而可能稀释自身泪液成分。
清洁睑缘:每周 2-3 次用医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洁眼睑边缘,去除鳞屑和分泌物,预防睑缘炎,维护睑板腺开口通畅。
警惕信号:这些情况必须就医
若出现以下症状,提示干眼可能已损伤眼表,需及时到眼科就诊:
1. 眼干、异物感持续超过1周,休息或使用人工泪液后无缓解;
2. 伴随明显眼红、畏光、视力波动,尤其晨起时眼睑粘连难以睁开;
3.出现眼痛、烧灼感,或合并口干、关节痛等全身症状(需排查干燥综合征)。
医生会通过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泪液渗透压等专业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干眼类型(如脂质异常型、水液缺乏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睑板腺按摩、强脉冲光治疗、处方人工泪液等。
眼睛是感知秋景的重要窗口,却也最易受季节变化的影响。秋季护眼无需复杂手段,从调整室内湿度、纠正用眼姿势到坚持热敷护理,每一个细节都能为泪膜“减负”。番禺普瑞眼科愿大家都能掌握科学方法,让双眼在干燥秋日里依然保持水润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