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换季就爆红痘,月经总提前量还多,稍动就燥热 —— 这些小问题,中医多归为‘血热’。” 施宣赫老师说,血热不是 “血烫”,是热邪入血让血行加快、脉络扩张,现代人熬夜、吃辣、压力大最易中招,调对方法不用 “猛清热”,温和疏解更稳妥,避开 “助热” 食物也很重要。
一、辨血热:4 个典型信号自查
皮肤红痒痘多:额头、脸颊长红肿疼的痘或粉刺,晒后易发红,碰破出血难止;
月经提前量多:周期提前超 7 天,经色鲜红(或暗红),伴血块、痛经;
心烦燥热口干:莫名烦躁易怒,手心脚心偏热,口干咽燥、小便黄少;
情绪易 “上火”:小事就着急,头晕头胀,像 “心里揣着热气流”。
二、找根源:3 个习惯催热邪入血
熬夜耗阴生热:23 点后不睡,阴血耗损 “阴不制阳”,热邪钻进血液;
饮食添火:常吃火锅、辣椒、芒果等热性食物,热邪积体内渗血分;
情绪郁久化火:压力大、憋闷不抒,情绪 “堵” 成火,窜入血中。
三、调血热:温和 3 招不伤脾胃
食疗疏热:鲜藕节 3 个 + 白茅根 10 克煮水喝,或梨藕打汁加少许蜂蜜,凉血生津不寒凉;
穴位按揉:按血海穴(屈膝膝盖内上 2 寸)3 分钟,点曲池穴(屈肘横纹外侧凹陷)1 分钟,帮血行平稳;
日常断热:23 点前睡养阴血,少吃热性食物,夏天戴帽防晒防外热入血。
四、血热者忌吃:4 类食物别碰
辛辣温热类:辣椒、花椒、胡椒、生蒜,这类食物性热燥,会直接加重血中热邪,让痘痘、燥热更明显;
温补肉类:羊肉、狗肉、鹿肉、韭菜,属于 “温热助阳” 食材,血热时吃易 “火上浇油”,诱发头晕、经量更多;
油炸烧烤类:炸鸡、烤串、薯条,油腻且燥热,不仅助热还会阻滞气血,让热邪难散;
热性水果 + 甜腻:荔枝、龙眼、芒果、榴莲等热性水果,以及巧克力、奶油蛋糕,甜能助湿、湿能生热,间接助长血热。
施宣赫老师提醒:若痘多不消、月经乱超 2 月,或伴出血不止,及时就医排查。调血热关键在 “疏”+“忌”,温和理顺,身体自会平和。
【声明】本文为中医科普,不构成诊疗建议,个体情况遵专业医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