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搜狐医药 | 百度健康首推“先AI,后真人”双保障健康管家,“谨慎创新”能否突破行业痛点?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吴施楠

编辑 | 袁月

人工智能(AI)和健康管理之间的融合又多了一个。10月18日,百度健康在2025致敬医者盛典上发布了百度健康AI管家。百度健康方面表示,该产品首创“AI+真人”协同的双保障模式,不仅在模型训练阶段加入真人医生海量标注,A生成健康建议后模型也将自主判断推送真人医生二次实时核验,有效解决了传统AI医疗的安全性难题。

值得关注的是,健康AI管家并非全新概念,当前市场上已有不少平台布局此类产品。在此背景下,非行业首创的百度健康 AI 管家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先AI,后真人”的模式能否突破现有AI健康管理的痛点?面对万亿级的健康服务蓝海市场,其核心竞争力又体现在何处?针对这些关键问题,百度健康相关负责人分别作出回应。

谈功能:拓展线上健康管理边界

长期以来,在线咨询与问诊是公众对线上健康管理最核心的认知。而在此次百度健康 AI 管家的发布现场,其功能广度已远超公众对线上健康工具的传统印象。

据了解,百度健康AI管家围绕大众健康管理等需求,提供科普问答、档案管理、挂专家号、用药咨询、皮肤病检测、报告单解读、AI预问诊、随访等数十项AI功能,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

能聊、有料、会管是百度健康赋予AI 健康管家功能上的3个关键词。“能聊”体现在智能咨询上。AI管家通过多轮对话精准捕捉用户需求并提供个性化医疗方案建议,支持多种医疗报告解读和127种皮肤问题的识别;“有料”则体现在其整合了36万的优质医生资源与权威医院榜单,能为用户提供医院和科室推荐、号源预约、购药等辅助医疗服务;“会管”聚焦家庭健康档案管理,一键上传拍照即可自动识别整理,实现关键指标可视化追踪,趋势变化一目了然,并提供可执行的健康建议与行动指南。

面对这些看似“眼花缭乱”的功能,百度健康总经理杨明璐指出,健康服务是非常多元的,问诊只是健康服务的一个比较经典的部分。从用户自主健康自测、查询食物卡路里,到医疗报告单解读、泛健康类咨询,这些多元需求都能通过多模态AI技术得到更好满足。

基于此,百度健康的核心方向有两点,一是拓展服务触点,提供更多元价值。除了传统的科普与问诊,要让用户清晰感知到更多健康服务可用,且能以低门槛获取,真正实现“为我所用”;二是借助技术升级,精准捕捉并响应个性化需求。

“过去,无论是 APP 还是搜索,都处于‘被动等待’状态,需用户主动发起需求才提供服务;如今结合用户个性化画像与周边环境变化,已能实现‘主动触达’,这是健康服务模式的重要突破。”杨明璐说。

谈痛点:谨慎贯穿整个产品体系

医疗领域专业性极强,AI赋能更增添了其复杂度。DeepSeek问世之初,曾掀起“AI 能否替代医生”的热议,但仅一个月后,模型“幻觉”问题便浮出水面,而这正是医疗AI产品面临的最大痛点。

在行业纷纷布局AI健康管家之际,百度健康的选择却更为谨慎。这份谨慎的背后,是其对医疗行业本质的深刻洞察与敬畏之心。

百度健康AI管家产品负责人鲁妹表示,百度健康依托汇聚数十万医生资源的科普与服务平台,必须将专业严谨置于首位。为此,百度健康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核心原则:AI生成的每一条数据,都需经过真人医生标注认证,审核合格后方可上线,从源头保障信息的准确性。

这份谨慎最终沉淀为产品设计的核心逻辑——“AI与真人生态的深度联动”,而这也许正是破局的关键:让医生成为AI生态的核心参与者。在后台,医生不仅能响应患者的实时需求、确认AI的解答,其接诊记录、对AI数据的修改、专业内容的创作等每一个动作,都会转化为平台专业能力的一部分,成为驱动模型持续优化的“活数据”来源。

据了解,目前,已有36万医生参与到AI管家实时标注与校验工作中。显然,百度健康的目标并非简单推出一款产品,而是探索并引领AI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图说 / 百度健康AI管家界面

谈竞争:共赢大于竞争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88亿元激增至2033年的3157亿元,十年复合增长率超43%。在这片蓝海市场中,谁能率先在技术与模式上抢占先机,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尽管医疗与AI的融合难度极高,但这片赛道仍是百度健康等企业的必争之地。面对“非行业首创的百度健康 AI 管家,竞争力究竟何在”的疑问,杨明璐给出了核心答案:共生而非竞争,才是行业发展的基石。

杨明璐指出,新兴的业态与产品需要逐步改变大众固有的认知与使用习惯。当前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渗透率仅 30%-40%,多数用户尚未养成线上健康管理的习惯,以AI管家为入口的用户更是少数。如此大规模的用户习惯迁移,绝非百度一家企业能够独立完成。

因此,“AI+医疗”并非单一企业的专属赛道,而是需要全行业共同发力、做大市场的机会。这种全行业的集体探索,无论对国家医疗产业发展、百姓健康服务升级,还是市场生态培育,都具有积极正向的意义。

谈及竞争,她认为这是所有行业的常态,尤其今年以来,各大平台纷纷入局AI健康领域,竞争态势愈发明显。但更需明确的是,行业目前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市场格局尚未定型。无论是AI在to C端健康产品的渗透深度、市场规模的拓展空间,还是商业模式的最终形态,都仍在摸索之中,技术模型也在持续快速迭代。

“我们入局时间不算最早,但力争迭代速度最快。这既是百度健康的自我定位,也是其在行业竞争中的核心策略。”杨明璐说。

谈布局:AI战略全景落地

百度健康AI管家背后,是百度健康 “AI+医疗” 的战略缩影。除了面向C端用户的AI管家,百度健康依托专业医疗大模型能力,打造了医生超级工作台、医生AI助理、AI医院解决方案等系列产品,让AI全方位服务患者、医生、医院等角色的需求。

据百度健康医生服务部总经理李杰介绍,针对医生群体,百度健康超级工作台已成为高效工具。截至目前,已有超1.2万名医生在此录入个人形象与声音,生成专属医生AI助理。超1万名医生通过该平台,利用AI能力实现“10分钟准备材料,365天在线科普”,生成的医疗科普视频累计达百万篇、日均分发量超千万,大幅减少医生的科普创作时间。

在医院场景中,百度健康的AI医院解决方案已在武汉协和医院落地见效。双方合作搭建的“AI智慧门诊”,包含三大核心服务:智能加号服务可筛选出真正急需就医的患者,至今已服务超10万人次,其中智能加号的专家复核准确率达91.9%、到院患者中手术患者占比66.5%、恶性病理确诊率71.4%,实现医疗资源精准匹配,助力分级诊疗落地;智能分导诊可根据患者症状推荐对应科室,减少“挂错号、跑冤枉路”的问题,服务患者超过15万;智能候诊室则能在患者等待期间完成病情信息收集,累计完成40万次数据采集,生成的病例可用率93.4%,为超2000名医生释放出有效与患者的沟通时间超200万分钟。近期,双方已在诊后“AI随访”领域开展合作,形成“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闭环。

在李杰看来,当多数平台的AI技术仍停留在问答、数字人互动等基础层面,百度健康已经深入真实医疗场景,通过实际案例解决医生与患者的核心痛点,聚焦分导诊、号源优化、医患沟通等具体环节,切实解决医生和患者的核心诉求。这也正是百度健康与其他平台的本质区别。

的确,现阶段中国医疗AI的赛场,早已告别了初期的喧嚣,进入了更为关键的“价值深耕”阶段。最终能赢得用户信赖、真正解决健康痛点的,必然是那些能将能力落地、服务做实的产品。

百度健康在AI与医疗融合领域的探索仍在继续,故事远未到终章。不过,其现有产品能否真正抓住用户的心,能否精准切中大众的健康需求,还需要交给时间来检验,用市场反馈给出最终答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搜狐医药 | 百度健康首推“先AI,后真人”双保障健康管家,“谨慎创新”能否突破行业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