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常能见到这样的冠心病患者:确诊后按时吃药、定期复查,觉得病情稳定了,就想着 “不能总歇着,干点活活动活动”,有的帮家里搬米面、有的在小区里帮着扛东西,可没成想,刚干没一会儿就胸闷气短,严重的甚至直接被送进急诊。心脑血管科室的董田林医生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很惋惜:“这些患者不是不想好,而是没搞懂 —— 冠心病患者盲目干体力活,不是‘勤快’,反而可能让之前的治疗全白费。”
董田林医生解释,冠心病的核心问题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变窄了,就像给发动机供油的管子堵了一截,心脏平时维持正常跳动都得 “省着用” 血。一旦开始体力劳动,比如搬重物、长时间弯腰拖地、快速爬楼梯,身体对氧气和血液的需求会突然增加,心脏就得 “超负荷工作”,拼命泵血才能满足需求。可狭窄的血管根本供不上这么多血,轻则会出现胸痛、头晕,重则可能导致血管彻底堵塞,引发心梗,之前吃的药、花的治疗功夫,全因为这一次不当的体力劳动打了水漂。
还有些患者觉得 “轻体力活没事”,比如天天买菜提重物、帮子女看孩子时长时间抱娃。董田林医生特别提醒,对冠心病患者来说,“累” 的标准和普通人不一样,哪怕是看起来不重的活,只要干的时候觉得胸口发紧、呼吸变快,就是身体在报警,必须马上停下。真正适合的活动是散步、慢走、打太极这类温和的方式,而且要循序渐进,比如刚开始每次走 10 分钟,适应了再慢慢增加时间,绝对不能和 “体力劳动” 画等号。
冠心病治疗是个长期的事,不是吃药稳定了就万事大吉。董田林医生希望患者们能记住:少干体力活不是 “偷懒”,而是在守护自己的治疗成果,更是在保护自己的生命。要是不确定哪些活能做、哪些不能做,别自己琢磨,及时问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生活计划,才是对健康最负责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