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AI生成)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冬天来临前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候,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早晚出门时能明显感觉到温差,风一吹还会冻得人缩脖子。中老年人代谢慢,养生得格外上心,要是习惯没调整好,很容易惹上小毛病。中老年人要做好“四不做二不吃”,顺利度过冬天,把生病的风险降下来。
别熬夜 晚起会打乱作息节奏
一到秋天,不少中老年人就犯“作息懒” —— 晚上抱着手机刷新闻、看戏曲,凌晨1点了还不睡;早上太阳晒到窗台上,9点多了还窝在被窝里不愿起。
熬夜会让中老年人变得心神不宁,血压也容易升高;赖床久了,全身气血流通变慢,起床后还会觉得腰酸腿沉、头晕乎乎的。建议中老年人晚上10点半前就关灯躺下,早上7点左右起床,偶尔想补觉也别超过早上8点,这样,身体机能才能慢慢调整过来,白天人也有精神。
别陷在“悲秋”情绪里少添愁绪
霜降后,不少中老年人容易陷入低落情绪中。中老年人要保持好的心态,毕竟气血顺畅了,身子也能少遭罪,“笑一笑,十年少”的老话不是没道理的。
别盲目“秋冻”该添衣时就添衣
老话说“春捂秋冻,来年无病”,但这话到了霜降就不适用了。现在的早晚气温经常跌破10℃,中老年人添衣要讲究“循序渐进”:早上出门时,要护住手腕、腰腹和脚心这些容易漏风的地方;到了中午,天暖和点了,再脱棉袄,别一下子穿太多或脱太急。这样既能保暖,又不会出汗后受凉,身子能一直舒舒服服的。
别做剧烈运动 动静要适度
霜降后,锻炼讲究“动静结合、不折腾”:早上去公园慢走20分钟,跟着广场舞队跳半个小时(别选太剧烈的曲子);周末天气好,和老伴去近郊赏秋菊,顺便走走路;就算在家,也可以对着墙打打太极或者做做八段锦。这样的锻炼方式不仅不费劲,还能让气血流通,比做剧烈运动更养生。
别猛吃大补 容易伤脾胃
别猛吃大补,反而容易伤了脾胃。霜降后天气冷,不少中老年朋友觉得“该补补身子了”,于是顿顿喝参汤、天天吃炖肉,有的人还一次买好几斤羊肉,天天煮火锅,结果吃了没几天,就觉得胃里胀,甚至长口疮。其实,这时候补身子讲究的是“清补、平补”:早上喝碗山药小米粥,不仅养脾胃,人还舒服;中午吃点清蒸鱼、炒盘青菜,不仅营养够,人还不觉得腻;晚上煮点萝卜汤,既顺气又助消化。别跟风吃人参、鹿茸这些大补食材了,吃多了反而成负担,不如家常便饭来得实在。
别贪吃辛辣刺激食物 防止上火
别贪吃辛辣刺激食物,防止上火。霜降后空气干,中老年朋友容易上火,可有的人还是贪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晨起喜欢嚼生蒜,顿顿离不开辣椒炒肉,甚至周末还约着去吃麻辣火锅、烤串等,结果没过几天就觉得嗓子疼、牙龈肿,晚上还觉得口特别干。中老年人平时的饮食要“淡一点、温一点”:炒菜时少放辣椒、蒜,要是想吃味重的,就用少量的酱油和醋调味;周末想吃“重口”的,也别选麻辣的,换成清汤火锅,涮点豆腐、青菜,吃得舒服还不上火。
记者 郭璟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