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明日霜降,记得多吃“水中4宝”,营养降秋燥,应季而食平安入冬

10 月 23 日迎来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一到就把昼夜温差拉得更开 —— 白天可能还穿件薄外套,早晚出门就得裹上厚夹克,风里裹着的寒气越来越重,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老辈人常念叨 “适时而食,不时不食”,每个节气都有最配的食材,霜降就该多吃点 “水生菜”。这类菜长在水里,自带清爽润养的性子,既能降秋燥,又能补够营养,今天就给大伙盘点 4 种,跟着吃准能顺顺利利入冬。

1. 马蹄:

马蹄是典型的水生菜,长在水田或沼泥里,外皮裹着层深褐或近黑的 “外衣”,看着不起眼,剥掉后却露出雪白的果肉,像藏在泥里的 “小珍珠”。咬一口脆生生的,带着股自然的清甜,口感和雪梨有点像,但多了份独特的爽脆,嚼着特别解腻,既能当水果生吃,也能做成菜,吃法特别灵活。

推荐做马蹄雪梨水,做法超简单:把马蹄洗干净去皮切块,雪梨去皮去核也切成块;锅里加适量清水,放入马蹄和雪梨,再放几颗冰糖(根据口味加);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20 分钟,煮到马蹄变软、雪梨出汁就行。晾到温温的喝,清甜的汁水带着马蹄和雪梨的香,喝一口嗓子润润的,秋燥的不适感一下就缓解了,老人小孩都爱喝。

2. 莲藕:

一提起水生菜,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莲藕。虽说一年四季都能买到莲藕,但霜降前后的藕才最 “得味”—— 这时候的藕吸足了荷塘的秋冬水汽,不管是脆藕还是粉藕,都鲜得更足。霜降后不少人吃多了油腻的菜,总觉得胃里沉得慌,吃点莲藕就能帮着开胃,就算多吃两口也不怕消化不了;而且秋燥容易让人 “上火”,嘴里长泡、大便干,莲藕刚好能补阴血、润燥,让身子慢慢舒服起来。

3. 茨菇:

茨菇还有个名字叫慈姑,是地道的水生作物,只有秋冬季节才会成熟采收,属于 “季节限定” 的美味。别瞧它长得普通,营养却很实在:里面满是蛋白质、维生素,还有钙、磷等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霜降后天气冷,不少人总觉得没力气,稍微动一下就累,吃茨菇就能帮着补中益气,慢慢找回精神头;而且秋燥让人口干舌燥,茨菇还能生津润肺,吃着润润的不燥火。

家常做法推荐茨菇烧肉:把茨菇洗干净去皮切块,五花肉切成薄片;锅里倒油烧热,下五花肉煸炒出油脂,加姜片、葱段爆香,再放一勺生抽、半勺老抽调味;接着放入茨菇块,翻炒均匀后加适量热水,没过食材就行;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 30 分钟,炖到茨菇变软、汤汁收浓,撒点盐就能出锅。茨菇吸满了肉香,绵密入味,五花肉也不腻,配米饭能多吃半碗,秋冬吃着特别下饭。

4. 茭白:

茭白也是水里长的菜蔬,细长的茎秆顶端鼓着个 “小疙瘩”,那就是能吃的部分,剥掉外层的老皮,里面是嫩白的果肉,吃着清脆爽口,还得了 “水中人参” 的名号,营养一点不含糊。霜降时节,空气里的燥劲儿还没散,皮肤容易紧绷,口干也成了常态,吃茭白就很合适 —— 它能帮着补充水分,降秋燥,让身子不那么 “干”;而且里面的营养能帮着健壮机体,增强抵抗力,冷风天也不容易感冒。

茭白的做法很简单,清炒就很美味:把茭白洗干净去皮,切成薄片;大蒜拍碎切末,小米辣切圈(不吃辣可以不放);锅里倒油烧热,下蒜末和小米辣爆香,放入茭白片快速翻炒 2 分钟;加一勺生抽、少许盐调味,继续翻炒 1 分钟,直到茭白变软、裹上调料就行。炒好的茭白脆嫩入味,带着淡淡的蒜香,清爽不腻,当作晚餐小菜再合适不过,吃着舒服还养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明日霜降,记得多吃“水中4宝”,营养降秋燥,应季而食平安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