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0月21日报道:日前,由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学术带头人、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领衔开展的HARMONi-6研究取得重要突破。10月19日,相关成果在国际学术顶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同日,该研究还作为最新突破性摘要(LBA),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 2025)大会上由陆舜教授作重磅发布。该研究探索了全球首创“肿瘤免疫+抗血管生成”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开启了晚期肺鳞癌治疗的新格局。陆舜教授是本文的通讯作者,胸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陈智伟是本文的第一作者。
攻破瓶颈,肺鳞癌治疗“再升级”
肺鳞癌占非小细胞肺癌总发病数的35%,约70%的肺鳞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传统的化疗疗效有限,5年生存率不足10%,总体预后较差。随着免疫治疗发展,PD-1单抗联合化疗成为广泛认可的一线治疗标准方案。然而,这一治疗模式也面临诸多尚未解决的临床困境,患者生存期陷入瓶颈,抗血管生成药物由于出血风险无法应用等。因此,临床亟需更具突破性的一线治疗策略,实现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优化。
依沃西单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特异性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相较于传统的免疫药物,它既拥有抗肿瘤治疗效果,同时又能避免抗血管生成药的出血问题。为进一步验证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的临床效果,胸科医院陆舜教授团队,牵头开展了“探索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对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III期临床研究”(HARMONi-6研究)。
“双抗”方案,患者疗效安全性双提升
该研究共纳入 532 名患者,并随机分配接受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或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研究结果显示,依沃西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11.14 个月,而替雷利珠单抗组仅为 6.9 个月。同时,在安全性方面,依沃西组表现优异,与对照组相似(严重出血仅1.9%),突破性地改变了既往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鳞癌治疗上高出血率的“困境”。
此项研究结果证实,依沃西疗法取得了一线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历史上最佳的无进展生存期,大大延长了此类患者的生存时间,实现了疗效与安全性的双提升。同时,该治疗模式成功填补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肺鳞癌治疗中的关键空白,实现了该领域的重要升级。
基于这一优异成果,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已在审评中,有望为晚期病人带来显著优于现有标准方案的新希望。
深耕卅载,成为全球肺癌研究“领潮儿”
陆舜教授深耕肺癌精准治疗和研究30载,是该领域的领军学者,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他领衔主导的LAURA研究为全球Ⅲ期EGFR突变肺癌诊疗确立金标准,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刊《新英格兰杂志》,彰显了其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他首创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模式及靶向耐药逆转策略,突破肺癌治愈瓶颈,多项“中国方案”被纳入国际指南,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刊《JAMA》,体现其引领学科前沿的能力。
近年来,他牵头完成28项肺癌国内外适应症研究,其中有17项国家1.1类新药,推动诸多国产原研药的上市并逐步推动纳入医保。期间,更推动国产原研药在英国、日本等海外上市,惠及全世界超百万患者。
此次发表的研究成果再次提升了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临床获益,为晚期鳞癌患者带来了免疫联合抗血管协同抗肿瘤疗法的全新更优选择。陆舜教授提出,此项研究不仅推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向前迈了一大步,更是全球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有望以“中国方案”重塑全球肿瘤治疗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