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21日讯(记者 王璐 通讯员 罗旭斌)10月21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两份承载生命希望的“火种”先后完成采集——来自益阳市红十字系统的people(化名)先生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的谭志欣(化名)护士,同日完成造血干细胞相关捐献。作为熟悉专业知识的红十字工作者与医护人员,两人不仅以行动传递人道大爱,更用亲身经历,为公众关切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是否安全”这一问题,给出了最直观的答案。
红十字人:“像献血一样安全,1-2周就能恢复”
“从入库那天起,我就时刻准备着兑现承诺。”2021年6月,people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将救人心愿存入“生命银行”。
今年9月,当湖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知他与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时,他没有丝毫犹豫。从初配成功到正式捐献的一个多月里,people一边统筹推进单位日常工作,一边严格遵循医嘱调整作息,顺利完成高分辨配型与捐前全身体检。面对家人因不了解而产生的担忧,他凭借红十字工作者的专业认知耐心科普:“现在用的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特别安全,就和献血差不多,1-2周内血细胞就能恢复正常,完全不影响身体健康。”
采集当天,湖南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冷晓君,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钱招昕等专程到场慰问,为people颁发荣誉证书。此次捐献,让他成为湖南红十字系统第4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是中华骨髓库第21310例、益阳市第51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医护人员:“第一次捐后无不适,二次捐献也义无反顾”
与people同日捐献的谭志欣,更是用“二次捐献”的选择,进一步印证捐献的安全性。
这位1998年出生的“男”丁格尔,大学时期就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入职医院后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2023年6月,他已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株洲市第33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今年9月,株洲市红十字会再次联系谭志欣——此前他救助的患病儿童因恢复不理想,急需补充淋巴细胞“加固”生命。“知道是帮同一个孩子,我没多想就同意了。”谭志欣解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生命种子”初期较为脆弱,淋巴细胞就像“特效药”,能帮助“种子”更好地扎根生长。而第一次捐献后,他的身体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后续体检也全部正常,“不影响自己健康,还能帮孩子挺过难关,肯定要上。”
采集现场,株洲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李彦、副监事长聂伟等到场慰问,为这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担当点赞。
专业机构护航,湖南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400例
两位捐献者的选择,并非偶然。据了解,湖南省红十字会近年来持续深耕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今年已完成133例捐献活动,累计捐献总量达1414例。在这组温暖数字背后,是专业医疗团队的强力支撑。作为湖南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核心阵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已发展成为移植成功率全国领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成熟的技术与规范的流程,为捐献者安全与患者救治筑牢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