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南京上海求医无果,郑州中医续命:她的胆管癌11年稳定秘诀

清晨的菜市场里,68岁的刘阿姨系着蓝布围裙,正麻利地打包早点。她动作利落,面色红润,若不是摊位角落放着定期复查的病历本,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一位与胆管癌抗争了11年的患者。从2014年术后肝转移的绝望,到如今病情稳定、重操旧业,她用一段“西医受阻、中医续力”的经历,为癌症转移患者写下了一份“稳稳的生存注脚”。

皮肤发黄,确诊胆管癌早期

2014年8月,刘阿姨的皮肤、眼睛突然泛起异常黄染。邻居提醒“这不像普通黄疸”,家人赶紧带她去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查。CT报告上的“肝总管管壁增厚、占位,疑似肝内胆管癌”,让全家如坠冰窟。

尽管刘阿姨一眼看到了报告,家人还是硬着头皮隐瞒。但纸包不住火,亲戚的安慰、医生的鼓励,最终让她接受了现实。9月27日,她接受了肝总管切除手术。术后的病理结果虽提示“早期”,可这份庆幸仅维持了不到一个月——她开始频繁发烧,每10天就要吃退烧药;肝区疼痛让她夜不能寐,只能扶着墙在客厅来回走动。

求医无果,介入化疗也失效

为控制病情,家人带着刘阿姨跑了南京、上海多家大医院。但专家的答复近乎一致:“术后转移灶位置特殊,手术风险太高,暂时无更好办法。”无奈之下,他们回到安徽,尝试省立医院的介入化疗。

三次介入治疗,刘阿姨的疼痛没减,身体却越来越虚。“每次治疗后恶心呕吐,连粥都喝不下。”她回忆。就在全家濒临绝望时,邻居的一句话带来转机:“我老伴的肝癌是在郑州希福中医看的,喝中药两年了,状态挺好。”

中药入喉,疼痛先退:转机藏在坚持里

2014年10月,刘阿姨半信半疑地走进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初诊时,她脸色蜡黄、肝区压痛明显,连坐久了都要扶着桌子。“先喝一个月试试。”袁希福院长根据她的体质开了方。

让家人意外的是,服药一周后,刘阿姨的肝区疼痛开始缓解;一个月后,她能睡整宿觉了;第二个月,持续数月的发烧竟完全消失。“以前靠退烧药硬扛,现在不用了!”她激动地和女儿说。

此后,刘阿姨坚持每月复诊调方。一年后,她的状态恢复得让医生都惊讶:不仅能操持家务,还重新开了家里的早点摊,每天凌晨两三点起床收碗、打包,忙得不亦乐乎。“中医不是特效药,但把我从‘天天疼、月月烧’的日子里拽了出来。”她感慨。

11年稳定,她活成了“自己的医生”

这些年,刘阿姨的复查报告始终“干净”:肝部转移灶无进展,肿瘤标志物正常。2019年12月复诊时,医生开玩笑:“您这状态,哪像得过癌的?”

2024年4月,刘阿姨受邀参加“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龙年中国行”。站在活动现场,她笑着说:“西医没办法时,是中药给了我喘息的机会。现在年纪大了,儿子儿媳不让干重活,我就种种花、遛遛弯,日子踏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南京上海求医无果,郑州中医续命:她的胆管癌11年稳定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