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主食一变,全身炎症水平都降低了

近期我看了首都医科大学于《RedoxBiology》上有一项发现,若连续六周将日常所吃主食逐渐替换为全谷物,身体的炎症状况可能会出现积极改变。

研究选取了120位中老年朋友参与,其中一部分开始尝试食用糙米、全麦这类粗粮,另一部分依旧食用原本的白米饭、白面条,六周之后,那些选择粗粮的朋友们,体内的火气有了些许消减。其发现,全谷物中的膳食纤维进入腹中后,会转化为一种名为“丁酸”的物质,此物质可助力安抚体内的躁动情绪。也就是说,即便其他吃法依旧保持原样,仅仅更换一种主食,过些时日,你或会感觉身体没那么沉重了。

一、身体发出的那些信号

有时会觉身体沉沉的,皮肤易出油,或饭后肚子胀胀的,这类状况传统上多被归入“湿滞”或是“脾胃不和”,人体的脾胃如同身体内的一个中转站,主要承担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活动所需精力的工作,若总是食用精细打磨的精米白面,犹如让中转站持续做单一的简单工作,初看省力,然而久了,整个站点运转便不那么顺畅了。

《黄帝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不仅是提醒我们莫要吃撑,还提及食物过于单一亦会使脾胃受困。精制谷物进行加工时,将麸皮、胚芽这些好东西都去除了,老一辈人认为被丢弃的那些部分留存着谷物完整的生机。总是让脾胃去应对这些深加工的食物,好比一直让它做单一的活,时间久了,它运化的本领就没那么灵便。

二、全谷物:被忽略的日常营养源

古人有云“五谷为养”,此处之“五谷”并非现今精碾出的米面,且看糙米携淡淡褐色米皮,燕麦煮时滑滑黏黏,小米有黄灿灿的芯,此等全谷物若保留所有生命力,大多性子温和,能不急不躁地调养脾胃,复因纤维充足,还可令肚子更舒坦。

我做饭时会习惯抓一小把薏米放进去,当下众人久坐少动,体内易生湿气,而薏米自带些许利湿之性,恰好可助身体轻轻清理一番。

三、六周时间,身体可能有哪些变化

就我和几位朋友交替食用全谷物的经历而言,数周过后,身体往往会出现下述这些状况:

开头的一两周里,不少人会感觉上厕所比以往顺畅许多,这是身体在适应新的饮食,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的排泄过程。

到了第三四周,可能会觉得下午没那么容易打瞌睡,因为全谷物释放元气比较慢,不像精米面会让血糖忽高忽低的。

到了第五六周,有些人会发觉脸上没那么油腻了,身体也感觉更轻松些,老人们常说的“湿气渐渐没了,气血通道更通畅”大概就是这般感受,当然每个人的基础不同,感受也有差异。

四、几个帮你轻松吃全谷物的小建议

若你想尝试,却担忧肠胃不适应,此处有几种较为温和的办法:

先从往米饭里加入粗粮做起,例如加入两三成糙米或者小米,习惯之后再逐步增加分量,使肠胃有个渐渐适应的进程。

挑谷物之时,需瞧瞧是否适合自身,平常易上火之人,可考虑荞麦、绿豆,若怕冷、易累小米、燕麦便较适宜,煮的时候放入几颗红枣,若感觉身体有些沉重黏腻,试试薏米搭配红小豆,这也很不错。

煮全谷物需煮得软糯些,其比白米更费水,需先浸泡半小时,多加水将其煮透,如此做不但可留住营养,且更易消化,老人们常言“软烂的粥食对人有益”,若食用时有点胀,下回则少放些,要不就搭配两片陈皮、几块山药一同煮。

以全谷物替代部分主食,这并非一劳永逸之举,却着实是个值得尝试的方向,今天你碗中多添些杂粮,或是迈向更为轻松自在的一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主食一变,全身炎症水平都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