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快、更安全、更有效,破伤风被动免疫有了“单抗”可选

2025年10月由国内两大分会联合发布的 《破伤风暴露后预防被动免疫制剂应用专家共识》 正式出炉。这份共识直指当前破伤风预防中的痛点,并重磅推荐了一种新型破伤风单克隆抗体作为优先选择,标志着破伤风被动免疫进入了更安全、更有效的新时代。
PART/ 1 破伤风预防,为何“被动免疫”不可或缺?
破伤风是一种极度凶险的致死性疾病,它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破口侵入。其核心预防策略被称为“三驾马车”:
1. 彻底清创:清除厌氧环境,让破伤风杆菌无法繁殖。
2. 主动免疫:接种含破伤风类毒素的疫苗,让身体自己产生持久保护。
3. 被动免疫:直接注射现成的“中和抗体”,在疫苗起效前提供即时保护。
关键点在于: 疫苗产生足够抗体需要约2周时间,而破伤风的潜伏期可短至1天。因此,对于高风险暴露且免疫史不清的人群,被动免疫制剂是衔接空窗期、避免发病的“救命桥”,绝不能省略。
PART/ 2 传统破伤风针存在哪些局限?
共识明确指出,以往常用的被动免疫制剂各有短板:
- 马源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反应发生率高,甚至有极低的致死风险,让人“提心吊胆”。
-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虽安全性提升,但仍是血液制品,存在理论上的血源性疾病传播风险,且起效速度不够快,对疫苗效果有一定干扰。
更严峻的是,即使规范使用了传统被动免疫制剂,国内外仍有预防失败、最终发病的案例。 原因就在于,这些制剂起效不够快,可能在身体产生保护前,毒素已经“抢先一步”。
PART/ 3 破伤风单抗:新一代的“优等生”解决方案
面对传统制剂的困境,共识推荐将破伤风单克隆抗体作为优先选择。
单克隆抗体优势一览:
- 起效神速:临床研究显示,新型单抗在注射后12小时内即可让95.4%的人达到保护水平,远快于传统制剂。这对于潜伏期极短的患者至关重要。
- 安全性高:非动物源、非血源,彻底杜绝了血清过敏和血源性疾病风险。
- 精准高效: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纯度高、质量稳定,中和毒素能力更强。
- 互不干扰:与传统人免疫球蛋白相比,对同时接种的破伤风疫苗效果抑制更小,不影响其他活疫苗接种。
PART/ 4 专家共识:这六类人群应优先考虑破伤风单抗
1. 所有高风险暴露者:伤口污染严重(如接触泥土、粪便)、深部穿刺伤、挤压伤、烧烫伤、就医延迟超过6小时者。
2.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包括器官移植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艾滋病患者、脾切除者等。他们接种疫苗后反应可能不佳,更需要即时被动的保护。
3. 破伤风疫苗免疫史不详或不全者:这是最核心的适用人群。
4. 即使全程接种过疫苗,但最后一剂已超过10年,且本次为高风险暴露者:专家建议可权衡利弊,在加强疫苗的同时注射单抗,实现“双保险”。
5. 拒绝使用血液制品者:因宗教、安全顾虑等原因,单抗是最佳替代。
6. “疫苗犹豫”或暂时无法接种疫苗者:单抗能提供长达90天的持久保护,为说服患者或等待接种争取了宝贵时间。
PART/ 5 被动免疫制剂使用“优先级”排序
共识给出了明确的选择顺序:
首选:破伤风单克隆抗体
次选: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再次:马源F(ab‘)2片段
末选:马源破伤风抗毒素
结语:预防观念亟需更新
这份专家共识的发布,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清晰的决策依据,也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破伤风的预防手段正在升级,有了更多更安全的选择。
本文依据《破伤风暴露后预防被动免疫制剂应用专家共识》整理,旨在进行了科普宣传,具体诊疗方案请遵从主治医师的指导。
参考文献: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动物致伤与急性传染病防治分会. 破伤风暴露后预防被动免疫制剂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5, 46(10): 1731-1738. DOI: 10.3760/cma.j.cn112338-20250807-00564.
文章来源:E苗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