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运动减重:别只盯着体重秤

在减重话题持续火热的当下,“体重数字”几乎成了衡量成败的唯一标准。但不少人发现,节食瘦下来仍被脂肪肝困扰,坚持锻炼却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跟着短视频跳操还伤了膝盖……针对这些常见问题,记者采访了首都体育学院体医融合创新中心主任张岩。科学减重要走出认知误区,构建可持续的健康减重思维。

误区1:减重=降体重?

核心是“身体成分”不是体重秤数字

很多身材苗条的女生,体脂率超标、肌肉量不足,甚至有脂肪肝;也有些人体重不轻,但肌肉比例高、脏器健康。张岩说,体重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减重,而是改善身体成分。核心是增加肌肉(瘦体重)、减少脂肪,并让脏器更健康,而非单纯压低体重数字。哪怕因遗传等因素体重下不来,只要通过运动让身体成分达标、脏器健康,做健康的胖子也远胜于瘦而不健康

误区2:选运动靠“感觉”?

动则有益专业减重先开“运动处方”

很多人会纠结选择哪类运动减重效果更好,其实,我们不必纠结哪种运动燃脂最好,走路、爬楼梯、在家做拉伸,只要动起来就比不动强,不必把运动门槛设太高。

但如果想通过运动高效减重,张岩建议,先去医院开运动处方。医院的运动处方是基于系统评估制定的:包括查心肺功能、运动能力、潜在损伤风险(如心脏病、肾脏问题),减重需求和运动习惯,再结合饮食控制,如午餐前1.5~2小时设计短时运动,通过调节激素降低食欲;再如根据关节健康度,给体重过大的人群制订适合的运动项目等。

误区3:长时间中低强度有氧才燃脂?

高强度间歇性运动有同等效果还能省时间

以往,普遍认为长时间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才更燃脂,这种说法其实已被新的学术研究推翻。张岩指出,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燃脂效果不次于中低强度持续有氧运动,且更适合缺乏运动时间的上班族。

上班族若半小时的运动时间都难坚持,还可以选择“运动零食”:每天分多次做3~5分钟的短时高强度运动,比如每看1小时书,起身做5分钟高强度运动,哪怕单次时间短,也比久坐不动有效。同时,有研究发现,上午运动的减重效果优于下午,可优先把运动安排在上午时段。

误区4:出汗多=瘦得快?

有氧+抗阻缺一不可肌肉也是“燃脂关键”

有人觉得不出汗的运动没效果,其实运动本身消耗的热量很有限。运动减重的主要获益来自基础代谢调整、神经内分泌调节,在这方面肌肉增长有重要作用。

张岩建议,有氧+抗阻训练必须结合。有氧(如骑车、游泳)能锻炼心肺;抗阻训练(力量训练)能增肌。肌肉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肌肉量上去了,基础代谢率才不会降低,哪怕运动停了,身体也会持续燃脂。

误区5:大体重/关节不好只能“躺平”?

先练“保护力”再谈燃脂

体重过大、关节不好的人群,常因怕受伤不敢运动,却陷入越不动越胖的循环。对此,张岩建议,先做针对性力量训练,再做低冲击有氧运动。早期优先练核心力量和关节保护力,如用平板支撑、仰桥、侧桥练核心力量,用半蹲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身体力量提升后,可选择蹬自行车、游泳这类对关节冲击较小的有氧运动。总之,先让身体有保护能力,再谈燃脂,才不会越运动越伤。

误区6:平台期=减重失败?

别盯着体重,要么“健康维持”要么求助专业人士

减重过程中,很多人会遇到平台期,即继续原来的运动但体重没有明显下降。张岩介绍,体重不掉,不代表没效果。可以查看自身体脂率是否有下降、肌肉量是否有增加、腰围是否有变小,这些比体重数更重要。若想继续突破平台期,不建议自行调整,进入平台期说明身体已进入新阶段,需要结合饮食、运动、代谢数据综合调整,最好去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不想再减体重,只要坚持运动、维持当前身体成分即可。

减重需要长期坚持,无法一蹴而就。张岩建议,运动减重要记住4条关键准则。

一是别等“明天”。因为人体的基础代谢率补充规律,导致越胖越难减肥,不用规划“下周开始系统运动”,此刻起身走半小时、做1组平板支撑。

二是只要能动起来,就是成绩。哪怕只是上下班多走1站路、少坐1次电梯,只要比之前动得多,就值得肯定。别因“没练够1小时”否定自己。

三是运动+饮食绑定管理。只靠运动减重不可取,饮食需做到3点:每天吃20种以上食物、饭吃七八分饱(饥饿过度会降低基础代谢率)、碳水/蛋白/脂肪都要吃(但少吃果糖,如奶茶、甜水果、蜂蜜、酸奶等)。

四是别完全依赖短视频等未经验证渠道的减重方法。短视频减肥不一定科学,还可能受伤。想科学减重,可以挂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制订科学减重计划。如果运动减重难以坚持,可以考虑请有健康知识的运动指导师指导和督促,或参加群体健身等有趣的体育活动,更容易坚持。

记者|| 燕声

编辑 || 颜红波

校对 || 郑春华

审核 || 董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运动减重:别只盯着体重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