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皮肤上长了小疙瘩、泛红、瘙痒,总以为是换季、过敏、湿疹之类的老问题,药膏一抹就了事。可怎么都没想到,一查竟然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也就是大家熟知的HPV。

不止一个人查出来,连另一半也中招了。一开始还觉得难以启齿,觉得是不是太“脏”了,才会得这种病。其实,真相比大家想象得要复杂得多。HPV不是一个“坏女人”才会得的病,也不是什么“性”字一出就该羞愧到抬不起头的病。它是病毒,就像感冒一样,会通过各种渠道传播。
如果说感冒是因为抵抗力差、病毒传染,那HPV也一样,只不过它的传播方式更隐秘些,更容易被误解罢了。日常中一些很寻常的行为,就可能在无意间“帮了倒忙”,成了病毒的传递链条。

一是共用私密用品
就说共用私密用品这个事儿。听起来好像很遥远,谁会去用别人的毛巾、内裤?可现实里,很多家庭压根没这么在意。夫妻俩共用毛巾,去朋友家借个坐垫、临时换个短裤,健身房洗澡图方便,顺手拿了公用毛巾,这些都可能成了病毒传播的媒介。
PV可以通过皮肤黏膜的微小破损入侵,而这些接触,刚好就给它开了门。有数据显示,超过60%的HPV感染者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曾经有过高风险行为,很可能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造成的。

二是公共场所卫生问题
还有公共场所的卫生。有些人不习惯自己带坐垫,去公园、健身房、公共厕所,甚至有些美容院、SPA场所,消毒流程不到位,毛巾、床单、器具没消毒彻底。你说坐一下能咋样?真就有可能“中招”。
HPV在湿润环境下存活时间比很多人想象得更久,几个小时都不成问题。而像这些地方,潮湿、接触面广,是病毒最爱的“跳板”。不是要大家活得紧张兮兮,但该注意的地方,不能光靠“感觉”。
三是性生活不洁或频繁更换伴侣
性生活这一块,是很多人不愿提及却又绕不开的部分。不是说有性生活就一定会感染HPV,而是不洁的性生活,包括不采取保护措施、频繁更换性伴侣、对伴侣的健康状况不了解,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有研究发现,第一次性生活年龄越早、伴侣数量越多,HPV的感染率越高。在一项针对上万人的调查中,伴侣数超过5人的感染率高达58%以上。病毒并不会“挑人”,它不看你是不是好人、是不是忠诚,而是只认传播途径。不安全的性生活,无疑是它最“顺畅”的一条路。
四是过度清洁私处
有些人出于“爱干净”的执念,频繁用清洗液、冲洗器具对私处进行“深层清洁”,甚至每天好几次。其实这类过度清洁反而是个坑。私密部位本来就有自我清洁机制,外部环境一旦被过度干预,正常菌群失衡,反而让病毒更容易入侵。

有医生指出,过度使用清洗液,会破坏黏膜屏障,降低局部免疫力,还可能引发炎症。尤其是一些含有强刺激成分的产品,不但没清理掉病毒,反而伤了“防线”。干净是好事,但凡事有个度。
五是免疫力低下
很多人一提到免疫力,就觉得是老年人才需要操心的事。其实不然,免疫力低下的年轻人也不少,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压力过大、缺乏锻炼,这些都会让身体抵抗力下降。一旦免疫系统出现漏洞,病毒更容易趁虚而入。

有研究表明,免疫力正常的人即使感染HPV,也可能在1至2年内自行清除病毒,但免疫低下者却可能转为持续感染,增加癌变风险。尤其是一些有慢性病、正在接受激素或化疗治疗的人群,更容易成为“高危人群”。
很多人不知道,HPV有100多种类型,不是每一种都会引起宫颈癌或其他癌症。常见的高危型,比如16型和18型,与宫颈癌关系密切。而低危型,比如6型和11型,则主要与尖锐湿疣有关。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感染者根本没有任何症状,病毒就在体内悄悄潜伏。等到出现症状时,已经是病毒“安家落户”的阶段了。定期筛查非常关键,无论有没有性生活史,只要到了适龄,特别是30岁以上女性,都建议定期做HPV筛查和TCT检查。

不少人误以为只有女性才会感染HPV,其实男性同样也会。只是因为男性感染后更少出现明显症状,往往成为“隐形传染者”。而这也是很多夫妻“共中招”的原因之一。
一方感染后未被发现,继续日常接触、性生活等方式传染给另一方。病毒没性别歧视,不分男女老少。真正让它“放肆”的,是忽视和误解。
值得一提的是,HPV疫苗已经被证实可以有效预防高危型病毒感染,特别是针对16型和18型。虽然目前国家的免费疫苗接种计划主要面向适龄女孩,但实际上,男性也可以通过自费接种获取保护。别觉得尴尬,健康这事儿,不丢人。早接种早安心,是对自己和伴侣的负责。

说到底,HPV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误解、被忽视。它不是“道德病”,也不是“污点”,更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它是一个普通的病毒,只不过传播方式不那么“阳光”。了解它,面对它,才是最好的防护。人总是对不了解的事情感到恐惧,只有看清楚它的“本来面目”,才能不再惶恐。
如果还在怀疑自己是不是感染了HPV,别怕去医院。专业的检测手段现在非常成熟,不需要复杂的操作,也不会特别痛苦。早发现、早处理,避免转为持续感染。
对于确诊者,也不必慌张,多数HPV感染并不会发展成癌症,保持规律作息、增强免疫、避免高风险行为,身体是有能力自己清除病毒的。

虽然感染了HPV会让人焦虑,但这不是世界末日,也不代表人生“污点”。每个人都可能在不经意中感染病毒,关键是之后的态度和行为。忽视它,它就可能发展成更严重的后果;正视它,它就是一段可以过去的小插曲。
健康从来不是靠“怕”维持的,而是靠“懂”。只要知道哪些行为是病毒的帮凶,日常注意一点,不给病毒可乘之机,它也就没法嚣张。共用私密用品的习惯、公共场所的卫生情况、不洁性生活、过度清洁和免疫力低下,这些看似和HPV关系不大的日常细节,其实都可能暗藏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