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HPV和宫颈癌:那些必须知道的关联

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常年位居前列,但它也是目前唯一明确病因的癌症——几乎所有宫颈癌的发生都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这种“一对一”的明确关联,让宫颈癌从“难治之症”变成了“可防可控”的疾病。了解HPV与宫颈癌之间的核心联系,掌握科学的防护方法,是每个女性的必修课。

HPV病毒并非单一类型,而是一个包含200多种亚型的庞大“家族”,其中能引发宫颈癌的被称为“高危型HPV”,以16型和18型最为凶险,这两种亚型导致了全球约70%的宫颈癌病例。此外,31型、33型、45型等也是常见的高危亚型。与低危型HPV主要引起尖锐湿疣等良性病变不同,高危型HPV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潜伏性”和“破坏性”——它会通过性接触侵入宫颈上皮细胞,长期潜伏在细胞基因组中,不断复制并干扰细胞的正常生长规律,最终导致细胞发生恶性病变。

需要明确的是,“HPV感染”不等于“宫颈癌”。大多数女性在性生活活跃期都可能感染HPV,这就像感冒病毒一样常见。但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发挥“防御作用”,约90%的HPV感染会在1-2年内被免疫系统自行清除,不会引发任何病变。只有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通常指感染超过12个月),且未得到及时干预时,才会逐步引发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这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阶段,再经过数年甚至十几年的发展,才可能进展为浸润性宫颈癌。这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窗口。

HPV感染的隐匿性是宫颈癌防控的一大挑战。在HPV感染初期乃至宫颈上皮内瘤变阶段,女性通常没有任何自觉症状,既不会出现腹痛、阴道出血,也不会有分泌物异常等表现,常规妇科检查也可能难以发现细微的细胞变化。这就导致很多女性在发现HPV感染时,病毒已经持续感染了较长时间,甚至已经出现了癌前病变。因此,定期进行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TCT检查),是早期发现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唯一有效手段。

基于HPV与宫颈癌的明确关联,目前已经形成了“疫苗接种+定期筛查”的双重防控体系,这也是预防宫颈癌最科学的方法。HPV疫苗接种是“主动防御”,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提前在体内产生针对高危型HPV的抗体,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目前市面上的二价、四价、九价疫苗,都能覆盖高危型HPV16型和18型,其中九价疫苗还能覆盖更多亚型,提供更全面的保护。需要注意的是,疫苗接种并非“一劳永逸”,即使接种过疫苗,也需要定期进行HPV检测和TCT检查,因为疫苗无法覆盖所有高危型HPV。

不同年龄段的女性,HPV感染和宫颈癌的风险不同,筛查策略也应有所区别。25-30岁的女性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TCT检查,30-65岁的女性推荐每5年进行一次HPV检测联合TCT检查,或者每3年单独进行TCT检查;65岁以上的女性如果此前筛查结果一直正常,可停止筛查。对于有HPV持续感染史、宫颈癌家族史、多个性伴侣等高危因素的女性,应缩短筛查间隔,遵循医生的个性化建议。

HPV与宫颈癌的关联虽然密切,但宫颈癌并非“不治之症”。它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只要女性朋友们树立“预防为先”的健康理念,及时接种HPV疫苗,坚持定期筛查,就能在HPV感染初期或宫颈病变阶段及时发现问题、干预治疗,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彻底远离宫颈癌的威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HPV和宫颈癌:那些必须知道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