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年苑,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公众号,传递老年医学的价值和声音
在这里,了解当代老年医学
从“十一五”到“十五五”
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演进与创新
前言
从2006年的“十一五”到2026年的“十五五”,二十年跨度,五个五年规划,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完成了一场深刻的转型。党中央在这期间对卫生健康事业的规划建议,既有战略定位的不断升级,也有实施路径的持续创新。这五个五年规划勾勒出一条清晰的演进脉络:从“十一五”时期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到“十二五”确立“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再到“十三五”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十四五”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直至“十五五”规划“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
规划演进
二十年五步,从治疗到健康的战略升级
透过五个五年规划的文本,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连贯性与阶段性特征。每个规划都呈现出“战略方针—公共卫生政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医药发展—健康促进政策”的框架结构。
“十一五”时期,规划重点关注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首次明确提出“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一民生痛点从此成为医改的核心目标。“十二五”规划确立了“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原则,标志着政府职能的重大转变,医疗卫生从单纯的市场领域回归公共服务属性。 “十三五”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规划提出了“医疗、医保、医药联动”的系统性改革思路,以及“分级诊疗”、“医药分开”等关键举措。 “十四五”规划在疫情背景下进一步强化了“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特别强调了“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体现了对公共卫生体系短板的补强。 最新的“十五五”规划则聚焦“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提出了“健康数智化”和“发展防治康管全链条服务”等新概念,展现了数字化转型和全周期健康管理的新趋势。以公立医院改革为例,这一核心议题的演变充分体现了改革思路的持续深化: “十二五”规划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十三五”明确“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十四五”强调“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十五五”则进一步细化到“以公益性为导向深化公立医院编制、服务价格、薪酬制度、综合监管改革”。
十五五新篇
三大转向勾勒健康中国新图景
国家卫健委雷海潮同志近期对“十五五”规划的阐述,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卫生健康事业的三大转向,具体而微地展现了政策实施路径。
服务方向上,全面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这意味着医疗卫生体系将从传统的以治疗为中心,转向让群众“少得病、更加健康”。这一转向通过健康中国行动、爱国卫生运动、家庭医生服务和健康知识科普等策略实施。各大医院积极开展的科普+义诊活动,正是这一转向的基层实践。医疗卫生机构正在从单纯的医疗服务提供者,转变为全民健康的促进者和守护者。
服务模式上,突出全链条贯通
目标是让群众“少得重病、及早康复”,通过健全早筛早诊早治早康复的服务体系,强化多病同防同治和多学科协作。各个医院设立的一站式诊疗专病中心,代表了多学科协作、全程化管理的服务模式创新。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专科壁垒,为患者提供整合型医疗服务。
服务体系上,更加突出公益性和均衡性
让群众“看病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成为核心目标。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与协同配合、推广巡回医疗和远程诊疗,构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三重策略。特别是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协同配合的优化,预计将通过调整床位配置、等级医院评审、国考指标体系改革等系统性工程,成为“十五五”期间对医院发展影响最大的模块。
数智赋能
健康现代化的技术动力
“十五五”规划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亮点是提出了“推进全民健康数智化建设”。这是“数字经济”与“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也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健康数智化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远程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电子健康档案互联互通、智慧医院建设等创新应用,正在重塑医疗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数字技术在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等全链条环节的应用,为实现“让群众少得病、更加健康”的目标提供了技术路径。同时,健康数智化也是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重要手段。通过远程会诊、互联网医院等方式,优质医疗资源得以突破地域限制,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总结
“十五五”时期,医疗卫生机构将面临更深层次的功能定位调整和服务模式重构。那些能及早转向健康促进、完善全链条服务、融入区域医疗协同体系的机构,将在新的政策环境中赢得发展先机。
从“十一五”到“十五五”,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理念已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健康,服务体系从零散分散转向整合协同,政策目标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健康现代化的中国画卷正在酣畅绘就,这一切既源于五个五年规划的持续接力,也离不开每一位卫生健康工作者的日常实践。
本期编辑:彭昭
本期审校:康琳
--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及其团队--
老年综合征|慢性病管理|长期照料模式构建|多学科团队|院内急性医疗
协和-霍普金斯老年医学论坛|协和老年综合评估进阶培训|中国医学论坛报协和老年医学专栏|老年医学速查手册|老年医学临床实践|老年友善医院|远程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