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做体检都会查血常规,但心里常犯嘀咕:血液疾病靠血常规能查出来吗?其实答案很明确:血常规能发现血液疾病的“蛛丝马迹”,但不能确诊所有血液疾病。

血常规主要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这三类指标的数量和形态。如果这三项指标出现明显异常,就可能提示存在血液问题。比如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偏低,大概率是贫血;白细胞数量大幅升高或降低,可能和白血病、感染相关的血液异常有关;血小板数量不足,可能提示凝血相关的血液疾病。
但要注意,血常规只是初步筛查工具,不是确诊依据。很多血液疾病早期,血常规指标可能没有明显异常,或者异常表现不典型,这时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比如有些淋巴瘤早期,血常规可能完全正常,需要通过其他检查才能发现问题。
还有些情况,血常规异常不一定是血液疾病引起的。比如感冒发烧时,白细胞数量可能暂时升高;身体缺水时,红细胞浓度可能偏高,这些都是暂时的生理或感染性变化,不是血液疾病。
给大家一个实用建议:定期体检做血常规很有必要,能及时发现潜在的血液异常信号。如果血常规报告显示指标明显异常,或者平时经常出现头晕、乏力、牙龈出血、皮肤瘀斑、反复发烧等症状,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做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总之,血常规能帮我们初步排查血液问题,但不能作为确诊血液疾病的最终依据。不用过度依赖,也不能忽视它的提示作用,结合自身症状和进一步检查,才能更准确地判断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