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世界慢阻肺日 | 慢阻肺康复训练指南:告别气短,畅快呼吸

总是感觉气不够用?爬楼梯、走路稍快就喘得厉害?这些可能是慢阻肺发出的信号,需到医院就医,如果确诊为慢阻肺,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你可以学会更高效地呼吸,让身体重新找回轻松感。

一、什么是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主要因为气道(如支气管)或肺泡受损,导致呼吸时气流受阻。常见症状有长期咳嗽、咳痰、气短,而且这些问题会逐渐加重,让日常活动变得吃力。

二、慢阻肺稳定期康复训练:6大核心方法

康复训练需要结合呼吸技巧、运动、排痰、心理调节等多方面,量身定制方案并坚持执行,才能有效改善症状。

(一)呼吸训练(学会“节能高效”的呼吸法)

1.缩唇呼吸:像吹口哨一样呼气

方法:用鼻子慢慢吸气,然后嘴唇缩成“吹口哨”的形状,小口、缓慢地呼气(像轻轻吹热汤表面的热气)。

作用:防止气道提前关闭,让肺部废气排得更干净,缓解气短。

2.腹式呼吸:用肚子带动呼吸

姿势:坐着、半躺着或躺着,一手放肚子(肚脐上方),一手放胸部。

步骤:

① 用鼻子深吸气3-5秒,感受肚子鼓起(胸部尽量不动);

② 用嘴缓慢呼气4-6秒,肚子收紧,双手轻压肚子帮助排气;

③ 吸气:呼气时间比为1:2~1:3(如吸气3秒,呼气6秒)。

频率:每天3次,每次5-10分钟,逐渐延长到15-20分钟。

3. 呼吸训练器:给呼吸肌“举哑铃”

用法:含住咬嘴,用力吸气,像锻炼肌肉一样增强呼吸肌力量。

好处:让吸气更轻松,肺部能吸入更多新鲜空气;帮助排出肺里残留的废气,还能把深处的痰液“拽”到容易咳出的位置。

(二)运动训练:增强耐力,告别“一动就喘”

1. 有氧运动:从“慢走”开始,逐步提升

推荐方式:

初期:散步、太极拳、八段锦(如“调理脾胃须单举”“双手托天理三焦”动作)

进阶:快走、骑固定自行车。

强度控制:运动时能正常说话,心率不超过(170-年龄)次/分钟(如60岁老人,心率不超过110次/分钟),避免憋气。

频率:从每天5-10分钟开始,慢慢增加到每天20-30分钟,每周练5-6天。

2. 力量训练:锻炼四肢和躯干肌肉

目标肌群:

上肢:小哑铃前平举(可用瓶装水代替哑铃);

下肢:靠墙静蹲(背部贴墙,膝盖不超过脚尖);

躯干:简单的核心训练(如坐姿抬腿)。

方法:每组做8-12次,完成2-3组,肌肉微酸但不疲劳即可,避免用力时憋气。

(三)排痰护理:让气道保持通畅

1. 有效咳嗽:把痰“咳”出来

步骤:

① 先做3次腹式深呼吸;

② 第3次吸气后屏住呼吸3-5秒;

③ 双手按压胸口或上腹部,用力咳嗽2-3次(短促、有力),把痰咳出来。

2. 胸部叩击:帮痰“松松土”

方法:

1.患者侧躺,家人或护理者手指并拢、手掌空心(手背隆起),从背部下方(肺底部)向上、由外向内轻叩(力度以患者不疼为宜);

2.每次叩击10-15分钟,每天2-3次(避开吃饭前后1小时,防止呕吐)。

(四)心理调节:别让坏情绪“堵”住呼吸

慢阻肺患者常因气短、活动受限感到焦虑或抑郁,试试这些方法:

1.家人多陪伴:鼓励患者说出心里的不舒服,少指责、多理解。

2.五音疗法:每天15-19点(中医认为此时肺经、肾经活跃),听听《阳春白雪》《黄河》等“商调音乐”,明快的旋律能帮助放松,疏导情绪。

(五)生活管理:细节决定康复效果

1. 戒烟:最关键的一步

必须完全戒烟,远离二手烟,吸烟会直接加重气道损伤。

2. 避开刺激:让呼吸环境更“友好”

远离粉尘、油烟、冷空气、香水等刺激性气体;雾霾天出门戴N95口罩,回家后及时洗脸、漱口。

3. 吃对食物:给肺“加营养”

推荐饮食:高蛋白:鱼、蛋、奶、瘦肉(增强免疫力);

润肺食物:雪梨、百合、山药(煲汤或蒸煮最佳);

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帮助修复气道。

少吃这些:豆类、洋葱、碳酸饮料(容易产气,腹胀会影响呼吸);

小技巧:每天吃5-6顿小餐,避免吃太饱,饭后1小时内别平躺。

4. 预防感染:减少急性加重风险

天冷注意保暖,少去人群密集处,接触感冒的人要戴口罩;必要时遵医嘱进行流感疫苗注射和每5年打一次肺炎球菌疫苗。

(六)训练注意事项:安全第一!

1. 出现这些情况,立即停练: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安静时也喘);胸痛、心跳加快(静息心率超过100次/分钟);头晕、嘴唇发紫等,如果不缓解,请及时就医。

2. 个体化方案:听医生的!

中重度患者需在呼吸科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根据肺功能(如FEV1%)和运动耐力(如6分钟步行距离)制定计划,别盲目跟风训练。

3.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计划

每1-3个月复查肺功能和运动耐力,让医生帮你调整训练强度和频率。

(七)中医辅助:传统疗法来帮忙

1.穴位贴敷:中药贴敷“唤醒”肺功能

将中药贴敷放置在定喘穴、肺俞穴等穴位,通过皮肤吸收药效,调理气血,缓解咳嗽、气短。

2.耳穴压丸:按压耳朵“按”出舒适

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在耳朵的“肺”“气管”“神门”穴位,每天按几次,帮助疏通经络。

3.刮痧/拔罐:促进肺部循环

在背部肺俞穴等部位刮痧或拔罐,改善肺部微循环,减轻咳嗽、气喘。

4.中药膏摩:肺肠同调

基于“肺肠同治”理论,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如中脘穴、足三里、神阙穴)促进药物透皮吸收,不仅能有效缓解咳喘痰多症状,还能协同调理肠胃功能。

三、坚持就是胜利!

慢阻肺康复是一场“持久战”,但只要每天坚持科学训练,配合生活管理,就能明显改善气短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风险。记住:你的每一次努力,都在让呼吸变得更轻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世界慢阻肺日 | 慢阻肺康复训练指南:告别气短,畅快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