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施今墨:革新中医,妙手仁心铸传奇

——本文摘自施今墨弟子施宣赫老师文章

在中医发展历程中,施今墨是熠熠生辉的人物,以革新精神、卓越医术与高尚医德,推动中医发展,至今影响深远。他是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 ,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原名毓黔,字奖生,1881 年生于贵州,祖籍浙江萧山。出身官宦世家,其外祖父李秉衡是清末大吏 ,官至巡抚、总督,清正廉洁,在《清史稿》留名。受家庭熏陶,施今墨幼时便胸怀大志,而母亲常年被病痛折磨,让年少的他立下学医志向,13 岁便拜河南安阳名医李可亭(其舅父)为师,开启学医之路。8 年苦学后,20 岁的施今墨掌握扎实中医理论,能独立行医 。

弃政从医,践行医道

施今墨早年投身政治,怀报国之志。1902 年,他就读山西大学堂,因不满美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专制(办学传播基督教价值观,与施今墨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相悖,且其外祖父曾抗击洋人牺牲),带头请愿,被学校开除。随后,施今墨转入山西法政学堂,4 年后以全校第一毕业,保送至北京进士馆(后为京师法政学堂),入学考试再获全校之冠 。在北京,他结识辛亥革命领袖黄兴,经介绍加入同盟会,以行医为掩护,为革命奔走,参与制定军事法典。然而,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社会依旧动荡,施今墨对政治失望,加上始终未放弃对中医的热爱与钻研,41 岁时决定弃政从医 ,改名 “今墨”,寓意以墨绳为喻,立志成为中医行业标杆,践行墨子兼爱思想,平等对待患者 。

革新中医,融合中西

20 世纪初,西医传入,中医面临巨大挑战,甚至遭遇 “取消中医” 论调。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欲取消中医,引发全国抗议。施今墨挺身而出,奔走南北,成立中医工会,组织华北中医请愿团赴南京请愿 。汪精卫岳母患痢,西医治疗无效,施今墨受邀诊治,凭精湛医术,准确切脉,开出药方,断言一诊可愈,最终药到病除。汪精卫信服,不再提取消中医,还题字送匾 “美意延年” 。此后,在舆论压力下,国民政府收回成命,批准成立中央国医馆,施今墨任副馆长 。

施今墨深知中医发展需革新,明确指出:“吾以为中医之改进方法,舍借用西医之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证,实无别途” 。1931 年,他筹办华北国医学院,贯彻中西医结合办学方针 。课程设置上,以中医经典理论(如《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温病条辨》等)为主,西医理论(生理、病理、解剖、药理等)为辅 。带学生实习时,引入西医检查和化验手段,还常与西医专家交流探讨,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新途径 。他还曾乔装成病人,前往上海名医丁甘仁处求医,学习其理、法、方、药运用规范,并将丁甘仁医案作为教材在华北国医学院讲授 。办学 16 年,华北国医学院培养 600 余名毕业生,分布全国,成为中医骨干 。

在学术上,施今墨提出 “以阴阳为总纲,表、里、虚、实、寒、热、气、血为八纲” 的十纲辨证理论,发展了传统八纲辩证法 。治疗外感温热病时,他提出内有蕴热易招外邪,表证治疗不能只发汗,要注意 “清里热”,创立 “七解三清”“五解五清”“三解七清” 等法 。例如,他认为治疗感冒发热,要根据患者表里热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往往两三剂药就能见效 。

擅用对药,方剂精妙

施今墨在用药上极具特色,十分擅用 “对药” 。他研读古方书发现,古方中很多关键药物成对出现,或一寒一热,或一升一降,或一气一血等,相互配合、制约,符合中医 “阴平阳秘”“以平为期” 原则,起正反双向调节作用 。他深入研究中药药性药理,创制许多对药使用方法 。如辨治消渴(糖尿病)时,常用黄芪配山药,黄芪补脾,山药益肾;苍术伍玄参,苍术健脾,玄参滋肾,一阴一阳,一脾一肾,可降低血糖、减除尿糖 。再加上葛根与丹参等,这些对药组合为后世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方剂奠定基础 。通脉降糖胶囊的组方就源于此,临床应用半个世纪,疗效显著 。

他的处方配伍精妙,药品繁多却搭配得当,法度严谨,毫无繁琐之感,尽显 “雍容华贵” 。其处方常由多个古今方剂化裁而成,用时灵活,或用原方,或采其意,药味虽多但主次分明,结构严谨,往往几剂药就能见到效果 。例如,他治疗复杂病症时,会综合考虑患者身体状况、病症表现,巧妙选用经方、验方、时方、单方等,因病、因人而异 。同时,他使用单方、小方也能得心应手,效果显著 。

妙手仁心,誉满京城

施今墨医术精湛,声名远扬,为众多名人诊治,如为杨虎城将军出诊西安,药到病除,载誉而归;还曾担任周恩来的保健医 。他对病人满怀爱心,即便病倒在床,也不忘为病重患者诊治 。对待同道敬重宽厚,常与他们交流心得、互通经验 。在治学上,他严谨认真,强调 “不可执一药以论方,不可执一方以论病,不可循一家之好而有失,不可肆一派之专以致误” 。

1959 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中医中药展览会上,施今墨献出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神经衰弱、肝硬变、肝脾肿大、气管炎等十大验方,被国家收藏 。依据这些验方炮制的 “高血压速降丸”“感冒丹”“气管炎丸” 等中成药畅销海内外,为国家换回大量外汇 。此外,他还根据研究和临床经验,提出衰老主因是气血不足和脏腑衰弱,研制出益肾强身丸和防衰益寿丸两种抗衰老药方,在延缓衰老和强身健体方面效果显著,沿用至今 。

桃李天下,传承医术

施今墨为中医事业培养众多人才,其学生祝谌予从他 30000 多例医案中,遴选 300 余例有奇效的医案,整理成《祝选施今墨医案》出版 。薛钜夫花 20 年时间整理、研究,出版《施今墨医学全集》 。经门人整理,还出版了《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等书 。这些著作传承施今墨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成为中医界宝贵财富 。

施今墨的一生,是为中医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在中医面临困境时,以无畏勇气和创新精神,推动中医革新发展;凭借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赢得患者尊敬与同行赞誉;通过悉心培育人才,为中医传承播撒希望种子 。他的贡献不仅在当时挽救中医于危局,更为后世中医发展提供宝贵经验与启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医人在传承创新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施今墨:革新中医,妙手仁心铸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