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刘颖)今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当前,全国多地医疗机构正积极设立体重管理门诊,为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记者从江苏省卫生健康委获悉,江苏正积极推动全省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儿童、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开设体重管理门诊。截至目前,江苏设置体重管理门诊的医疗机构共521家,开设体重管理门诊619个。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体重管理联合门诊,不少患者正手持就诊单,在联合门诊内接受来自多个学科专家的诊疗。30岁的陆先生专程从哈尔滨来到南京减重。“我的体重一直都超标,管不住嘴、迈不开腿。现在上楼都很费劲,还出现了高血压、高尿酸、失眠等问题。”陆先生表示,看到朋友在医院成功减重并且改善身体状态后,自己也希望试一试,“目标是从250斤减到160斤”。
据了解,像陆先生这样因减重困扰而前来就诊的患者并不少见。过去这类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常面临就医路径不清晰、科室间意见不一致、需反复辗转多个科室等问题,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如今,一站式的体重管理联合门诊整合了营养科、康复科、普外(减重)科、健康管理中心资源,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部副主任蒋宏伟介绍,四个科室协同出诊,为患者提供更加明确的防、治、康的方向和方案。待四个科室评价之后,门诊还会进行随访和转介,大幅节省患者的就医时间、减轻就诊疑虑。
与此同时,江苏医疗机构还积极发挥自身特色,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体重管理服务。
“在医院体重管理门诊中,运动处方和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南京市中医院体重管理示范中心主任张彦亮表示,对患者进行多维度干预时,充分考虑季节、地域和患者体质差异,将中医时令养生元素和体重管理相融合,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饮食营养处方和运动处方。
近年来,南京市中医院以“体卫融合、中西医结合”为理念,该院脂肪肝减重示范中心从最初的脂肪肝治疗,逐步发展成为集中医药、营养管理、运动管理、数字医疗、手术治疗及心理干预于一体的全流程、多学科综合体重管理平台。
“之前有一位患者体脂率超过40%,经过44周的饮食干预、科学运动和自我管理,体脂率降到21%左右,体重下降了54公斤。”张彦亮介绍,对于基础体重大的患者,在强化期重点培养其良好习惯,科学减重需兼顾舒适性与可持续性,注重膳食营养与口味需求的平衡,帮助患者建立长期、健康的生活习惯,防止反弹。“体重管理的目标不只是降体重,更是让患者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保持其身心健康。”
为了打通体重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江苏还将服务延伸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科学、规范的减重服务。
泰州市姜堰区张甸人民医院推行的“健康银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创新模式,激励居民主动参与健康管理。泰州市姜堰区张甸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沈江涛介绍,居民可以通过健康行为积累“健康财富”,当积分达到一定额度后,可根据自身需求在慢病筛防中心或辖区村卫生室兑换个性化健康服务。与此同时,由减重成效显著的医护人员、居民组成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正在带动更多的身边人参与体重管理。
据统计,自该院开展体重管理门诊以来,截至今年6月,累计服务超5000人,已经有2000余名签约居民通过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及参与运动课程、健康讲座获得积分,完成积分兑换近500人次。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