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朝香 刘千 通讯员 宋黎胜 史俊
“赶快,有人中暑了!”近日,30出岁头的小龚(化名)被朋友急急送到医院急诊室,医生根据症状相关检查排除了中暑,却发现所患为凶险的脑膜炎,有生命之虞。而医生了解到该患者发病原因,则给很多有这样习惯的人敲响了警钟。
突发脑炎与熬夜打游戏有关
“高温下,头痛、恶心,不就是中暑吗?”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小龚的朋友一边擦去头脸汗水,一边急切地向医生发问。此时,小龚体温已达39.8℃,让人意想不到的是,1小时后他病情急转直下,陷入神志不清、无法对答的危险状态……而经详细检查,情况反转,医生确诊其并非中暑,而是患上了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所幸送医还算及时,经紧急救治,小龚已脱离危险。
一场看似普通的“高温不适”,怎会成了危及生命的脑膜炎?接诊的该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林高平说,与小伙长期沉迷手机游戏密切相关。据小龚清醒后向医生透露,由于生活种种不尽如人意,他将大量精力投入虚拟世界,也力争做到极致。他格外看重游戏成绩,为维持分区第一的排名,好多天他每日打游戏到深夜甚至凌晨1点才躺下,而第二天清晨5点又早早起床,只为及时给游戏更新、处理相关“任务”。长期作息颠倒、睡眠严重不足,使其免疫力持续下降,这也为细菌入侵埋下了隐患。
医院供图
发病这天又是一个高温天。小龚完成“任务”本想稍打个盹,好友却来叫他爬山。虽人已很疲劳,但爬山是早就约好,很看重面子的他不想爽约,勉强撑着身子去了。小龚与朋友一起游玩了大约半小时突发头痛、恶心,自己及朋友都以为是中暑了,他便在好友陪同下赶紧打车前往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就诊。
林高平主任解释,肺炎链球菌是一种常见于人体鼻咽部的细菌,在正常免疫力的保护下,它通常不会引发疾病。但当机体免疫力因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因素下降时,细菌便可能趁机“作乱”,突破鼻咽部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引发菌血症,随后进一步通过血-脑屏障侵入脑膜,最终导致化脓性脑膜炎。救治不及时,有生命危险。
虽能娱乐切不可过度沉迷
林高平说,需注意的是,中暑与细菌性脑膜炎在初期症状上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危害和应对方式截然不同:
中暑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引发,轻度时表现为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体温略有升高;重度则会出现40℃以上高热、皮肤灼热无汗、意识障碍甚至抽搐,需及时降温并补充电解质。
细菌性脑膜炎:由细菌感染引起,起病急骤,除发热、头痛外,常伴有呕吐、颈项强直(脖子僵硬无法顺利前屈),严重时会迅速出现神志不清、惊厥、昏迷,若不及时用抗生素治疗,可能留下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已至处暑,依然骄阳似火。高温天,中风也易被误为中暑。中风是脑血管意外。症状常突发且迅速加重,典型表现为“120口诀”:1看(脸不对称/口角歪斜)、2查(手臂单侧无力/下垂)、0听(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可伴有剧烈头痛、眩晕、视物模糊、步态不稳、单侧肢体麻木等。
“若出现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尤其是症状快速加重时,切勿自行判断病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避免因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喜欢网络游戏(电脑、手机)者众,沉迷其中也非个别,林高平则提醒,游戏虽能带来娱乐,但不能过度沉迷;长期熬夜、过度透支身体,会大幅降低免疫力,让疾病有机可乘,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