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关注、转发分享,接收新鲜有趣故事!谢谢支持!
“怎么会这样?我家孩子还那么小,也会得癌症吗?”最近在儿童医院,像这样慌张的父母真的不少。医生办公室门外,经常有哭着的家长拎着一袋零食、自责地问诊,“这些东西,真有这么大的危害吗?”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中国儿童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0-14岁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近十年年均增长2.8%,某些大城市甚至超过4.5%。白血病、淋巴瘤、脑肿瘤,这些曾经鲜少听闻的“成人病”,如今正悄然盯上了孩子们。
追根溯源,很多问题竟然就藏在孩子日常餐桌、零食袋和“慰劳小吃”里。有的习惯,看似无害,实则在日积月累中,成为可能的风险推手。到底哪些东西最该小心?医生根据最新数据和临床观察,发出如下提醒。
为什么儿童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
做父母的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小时候穷怕了,现在零食、饮料、肉肠样样不能少。但医学界已经反复提示:饮食结构的极端变化、加工食品增多,以及食品中一些致癌物质的累积,正逐步改变着儿童健康的底线。
统计证明,全球范围内儿童肿瘤发病率年增长约1.5%-2.6%,中国本土增长更快。《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最近十年间,儿童恶性肿瘤人数增加了23%。而在新发病的群体中,至少有一部分患儿存在“长期偏食零食、爱吃加工高脂食品、缺乏蔬菜水果”的共性。
医生提醒,很多家长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孩子瘦就是营养不够”,殊不知让孩子多吃点所谓营养零食,其实只是让危险离他们更近了一步。
6类高危食品,医生强烈建议少给孩子吃
1. 各类油炸食品、高温烧烤及油煎快餐
薯条、炸鸡、小蛋卷、香肠、章鱼丸子,便宜美味又容易上瘾。可你可能不知道,这些食物在高温烹炸过程中会产生丙烯酰胺、多环芳烃、杂环胺等致癌物质。世界卫生组织IARC已经将它们列入明确定义的致癌因素。儿童脏器发育未全,解毒能力又差,长期摄入这些有害物质,等于让癌细胞有了生长温床。不止白血病,脑瘤、淋巴瘤也逐渐高发。
2. 腌制类食品和长存咸菜、腊货
超市各种咸蛋、腊肉、咸鱼甚至小包装榨菜,很受家庭青睐。可是腌制食物在保存与风味加工中,容易有亚硝酸盐残留。它进入胃酸环境后,会生成已被证实的致癌物,亚硝胺。儿童肝脏解毒本就不健全,危害更难消除。
3. 各种包装零食、来历不明的小作坊食品
五颜六色的糖果、膨化食品、果冻、棒棒糖,尤其是标榜“儿童专用”的包装零食,不少其实是换了壳子的普通加工产品。很多都添加了人工色素、防腐剂、甜味剂,有些甚至非法添加药物残留。你以为没事,可能对孩子来说,几年后风险才爆发。
4. 加工肉制品 “儿童火腿肠”“鱼豆腐”
香肠、午餐肉、鱼豆腐、蟹棒这类“高蛋白”代餐特别受欢迎。可这些工业食品为了口感和保质,加入过量亚硝酸盐、磷酸盐、乳化剂。研究证据充分,定期摄入可增加消化道甚至白血病风险。别抱侥幸心理,儿童更易中招。
5. 各种甜饮料、含糖奶茶及功能性饮料
看似营养的袋装饮料、儿童奶、奶茶,成分表里往往藏着高糖、代糖、咖啡因以及各种稳定剂。大量糖分不断冲击孩子胰岛功能,诱发胰腺、肝脏负担,连带癌症风险随之上升。且长期饮用还可能抑制儿童食欲,让“三餐营养”失衡,陷入恶性循环。
6. “无糖零食”与自媒体网红零食
各种主打健康概念的代糖型糕点、能量棒,往往为了增加风味,加入了一些儿童并不适应的“新型添加剂”。不单不保健,反而让孩子“激素、免疫系统”乱了阵脚,影响长期健康。
孩子饮食怎么安排,降低癌症风险?
你可能会觉得紧张,“难道孩子啥都不能吃了”?其实,科学饮食的关键是比例与习惯,而不是完全剥夺。
蔬菜水果主打日常
色彩丰富的天然蔬菜水果,是公认的天然抗氧化剂和膳食纤维来源。每天五种蔬果,颜色搭配越多越好,可以辅助清理肠道有害物,帮助肝脏排毒。
控制动物蛋白,优选新鲜来源
肉蛋奶要有,但一定选择新鲜安心渠道,宁可摄入量少一点,也别图便宜。加工肉每周不建议超过一次,能不吃尽量不吃。
坚决拒绝长时间贮存或来历不明食品
早点、零食、水果采购,优先选择保质期短、成分表极简的产品。别图彩色包装新鲜感,食材简单才健康。
培养家庭饮食规律,饭点不靠零食充饥
别让零食成为情绪补偿。让孩子感知饥饱,养成固定三餐、不乱吃“补充”的好习惯。
家长带头示范,控制入口
其实孩子的口味是被引导出来的,家长少买、少宣传“奖励零食”,回归家庭健康饮食的大环境,才能根本上远离饮食致癌风险。
警惕网红食品诱惑
自媒体和广告推送的新奇零食先别着急下单,多看看成分和点评,真正的健康不会靠包装和名人效应来证实。
十年医学观察早已表明,癌症不是短时间的小概率事件,而是长期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合谋”结果。父母的努力也许不会马上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只要每一次饭桌的选择都多一份警觉和科学,孩子们与大病之间的距离就能再拉远一点。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儿童肿瘤登记中心年度报告(2024)》
3.《儿童营养与健康管理指南》中华预防医学会
4.《世界卫生组织食品致癌物风险通讯(2023)》
5.《腌制食品致癌机制研究进展》,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1
6.《加工肉制品与儿童肿瘤相关性临床分析》,中华儿科杂志,2024
7.《糖分摄入和儿童慢性病关系中国队列研究(2016-2021)》
8.《儿童白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肿瘤,2022
9.《每日推荐蔬菜水果摄量专家共识(2022)》
10.《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