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的心血管手术可以在家门口的诊所完成,而不是去大医院排队等候?这听起来是不是挺方便的?但这种变化到底是好是坏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最近几年,美国的心血管护理方式正在迅速发生变化。以前只能在医院进行的一些心血管手术,现在越来越多地被安排在门诊诊所,比如日间手术中心和办公室实验室(OBLs)。2022年,有65%的门诊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是在OBLs进行的。据《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一项最新分析预测,到2034年,这类手术的数量将增长21%。
“过去我们觉得只有在医院才能做的心血管手术,现在可以在更安全的情况下,在医院外的地方进行,而且这种情况还被鼓励。”哈佛医学院的心脏病专家罗伯特·叶博士说。
那么,是什么推动了这种转变呢?
首先,技术进步使得许多心血管手术变得更加安全,可以在门诊环境下进行。其次,政策激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联邦政策和支付方的激励措施推动了这一转变。自2000年代中期以来,医疗保险扩大了在门诊环境中报销的手术清单,包括设备植入和外周血管介入手术。2020年,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也开始覆盖在日间手术中心进行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预计如果仅5%的病例转移到门诊,就能节省2000万美元。
此外,第三方支付方通常会跟随医疗保险的步伐,因此医生们也有动力在门诊诊所进行手术。这些诊所往往是医生自己拥有的,为他们在医院就业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重新获得经济自主权的方式。私人股权集团甚至医院本身也越来越多地投资于门诊诊所,将其视为一个不断增长的收入来源。
对于患者来说,这种转变也有很多好处。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血管管理委员会主席穆斯塔法·胡赛尼博士说:“患者在医疗保健过程中的经历从未轻松过。许多人讨厌去医院,处理停车问题和面对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建筑。”他补充说,患者更喜欢在日间手术中心和OBLs进行手术,因为这些地方更快、更高效,而且通常离家更近。
特别是OBLs,它们可以提高服务不足社区的医疗服务可及性。根据叶博士的说法,在OBLs接受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人更有可能是黑人和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
然而,尽管技术进步使心血管手术在医院外更加安全,但在确保一致的标准方面仍存在差距。目前很少有关于在日间手术中心和OBLs发生的并发症率和不良事件的数据,也不知道这些并发症是如何处理的——是在诊所内解决还是需要转到医院。
“在医院环境中,我们有一个强大的质量登记系统,确保非常高的护理水平,并帮助识别存在的差距。”叶博士说,“但在日间手术中心或OBLs,我们没有同样严格的数据收集系统来了解这些环境中的患者状况。”
叶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建议,开发这样一个系统是确保适合的患者在门诊诊所接受治疗的重要步骤。“我们需要更好的指南,不能让患者和医生自行决定。”他说,“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和协作行动来制定并采用这些指南。”
总的来说,心血管手术从医院转移到门诊诊所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既有好处也有挑战。虽然这种转变带来了便利性和可及性的提升,但也需要关注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问题。未来,我们需要更多数据和研究来支持这一发展,并确保所有患者都能得到高质量的护理。
注: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