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起源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它核心的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
由于自闭症的表现复杂多样,程度轻重不一,很多家长常常感到困惑:“我的孩子只是内向,还是可能有自闭症倾向?” 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对自闭症的预后至关重要。以下是帮助家长进行初步识别的关键信号,请务必收藏。
一、自闭症的核心表现:“五不”原则
专家常用“五不”原则来概括自闭症早期的行为特征,适用于1.5岁至3岁的幼儿。
不(少)看:缺乏目光对视
- 正常孩子会自然地与人有眼神交流,而自闭症患儿往往缺乏或减少与人对视,眼神飘忽,不追踪人脸。
不(少)应:呼名反应差
- 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时,通常会有回头、抬头或用声音回应。自闭症孩子则常常“充耳不闻”,像没听到一样,但检查听力并无问题。
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
- 正常孩子会用手指物(指想要的东西、指感兴趣的事物分享给你看)。自闭症孩子缺乏这种目的性的手指动作,可能会拉着大人的手去够物,但不会用手指。
不(少)语:语言发育延迟或倒退
- 存在明显的语言发育落后,比如2岁仍无有意义的单词,3岁仍不会说短语。部分孩子先前已学会的词汇突然减少或消失。
不当:行为与兴趣模式异常
- 刻板行为: 重复做同一个动作,如不停转圈、摇摆身体、长时间看旋转的车轮等。
- 兴趣狭窄: 对多数孩子喜欢的玩具不感兴趣,却痴迷于非玩具物品,如瓶盖、开关、下水管道等,并持续很长时间。
- 拒绝改变: 极度坚持 routine,如走固定路线、物品必须放在固定位置,一旦改变就烦躁哭闹。
二、分年龄段的警示信号
【12-18个月】
- 对你微笑或与你互动时,没有回应性的微笑。
- 对逗弄缺乏反应,不“咯咯”笑。
- 对躲猫猫等互动游戏不感兴趣。
【18-24个月】
- 不会用手指物表达需求或分享兴趣。
- 不会模仿大人的简单动作,如挥手拜拜、拍手。
- 不会玩“过家家”等假想性游戏。
【2岁以上】
- 无法理解简单的指令。
- 语言明显落后于同龄人。
- 独自玩耍,无法融入其他小朋友的游戏。
- 似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三、家长该怎么办?科学应对三步走
初步自查,提高警惕:
- 上述信号仅供参考,并非绝对标准。但如果孩子同时符合多项表现,尤其是“不看、不应、不指”,家长应予以高度重视。
寻求专业评估,切勿“观望等待”:
- 重要提示: 自闭症的诊断是一个严谨复杂的过程,必须由专业的儿童发育行为科医生进行。切勿自行对号入座或相信非专业人士的判断。
- 如果心存疑虑,最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童保健科、发育行为儿科或儿童心理科进行全面的发育评估。
早干预,早康复:
- 一旦确诊或评估存在发育风险,应立即开始科学的康复训练。早期行为干预是目前国际公认最有效的方法。越早干预,孩子改善的程度往往越好。
发现孩子有异常迹象,焦虑和逃避都解决不了问题。科学的做法是保持警惕、学习知识、寻求专业帮助。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为孩子争取最宝贵的早期干预期,这才是对他们未来最好的守护。
[部分图文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