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隐痛”到“剧痛”
周女士是我院的老病人。作为一名胰腺癌患者,她在多线治疗进展后,始终没有放弃希望,辗转多家医院寻求加入临床试验的机会。在等待临床试验入组筛选期间,病情悄然加重。胰头肿块越来越大,腰背部的酸胀感让她十分不适。起初,她试着用“塞来昔布”缓解,可隐隐的不适感总是让她很烦躁。
我院癌痛专病中心的主治医师原凌燕了解情况后,一针见血地指出:“腹膜后肿块压迫神经,单纯解热镇痛药可能力不从心。” 她的一句话,精准点破了疼痛的根源,也为焦虑的周女士提供了新的止痛方向。当她按照医嘱把止痛药物换成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普瑞巴林”后,仅仅2天时间,腰背部的酸胀不适明显缓解了。
遗憾的是,周女士最终未能符合药物临床试验的入组条件。在她回老家陪伴女儿备战高考时,腰腹部的疼痛再次加重:起初是夜不能寐,后来连翻身都成了奢望,哪怕止痛药物的剂量一再增加,却依然挡不住疼痛的步伐。她常常睁着眼睛到天亮,身体的煎熬渐渐变成心里的绝望。
02
从“崩溃”到“安稳”
随着疾病进展,周女士口服止痛药的剂量越来越大,而药效却越来越短,就算反复注射吗啡,疼痛缓解也不明显。
走投无路之时,周女士再次联系上癌痛专病中心团队。接诊后,医生们没有丝毫耽搁:首先,通过吗啡滴定算出最合适她的止痛药物剂量,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紧接着,安排多学科会诊,装上简易静脉镇痛泵,为她探索减轻疼痛的节奏。当原本的疼痛终于有了缓解的迹象,团队又马不停蹄安排了全植入式镇痛泵手术。
镇痛泵植入术后3天,奇迹般的变化发生了——周女士的疼痛评分降至3分(轻度疼痛)以下。疼痛的显著缓解让周女士的精神状态大为改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曾经让她崩溃的剧痛,如今被稳稳“按住”。
03
从“疼痛”到“生活”
身体的轻松悄悄地改变着周女士的情绪,疼痛带来的烦躁、焦虑也慢慢褪去。哪怕身体依然带着疾病的印记,但疼痛的缓解,像给她打开了一扇能照进阳光的窗,让她重新看到了希望,生活正一点点回到它该有的模样——有温度,有盼头,有质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定义:肿瘤患者由于外周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物理或化学性损伤引起的疼痛,常为损伤的神经异常放电所致。
病因:肿瘤压迫引起的神经痛、副瘤综合征引起的神经痛以及炎症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神经痛,甚至还包括肿瘤相关性手术与放化疗等治疗引起的神经创伤痛。
疼痛的性质:常见有烧灼感、电击样痛、刺痛、麻木痛或自发性疼痛,且对常规解热镇痛类药物反应较差。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主要包括以阿片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用药方案和局部神经的介入治疗。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策略:多学科协作、联合不同止痛药物及技术手段是治疗此类疼痛的有效策略。
海军特色医学中心癌痛专病中心
△2025.07.06 海军特色医学中心癌痛专病中心成立
海军特色医学中心肿瘤科长期致力于癌痛精准化管理,2024年6月由肿瘤科牵头成立难治性癌痛专家协作组,2025年7月,国内首个癌痛专病中心在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并投入运行,由肿瘤科、麻醉科、放疗科、骨科、心理科、中医科、康复科及ICU等多科室组成专家团队,整合药物疗法、微创介入、物理治疗、中医适宜技术等,形成“多模式、阶梯式、全方位”的镇痛策略。中心配备顶尖的影像引导设备与微创介入技术,开展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精准神经毁损/阻滞术等,为复杂难治性癌痛提供强有力解决方案。开创性地设立了包含癌痛ICU监护病床的专病病房,利用AI辅助评估系统、可穿戴监测设备等前沿技术,实现对癌痛危象等重症患者的客观、动态化管理。
主管: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政治工作部
主办:新闻舆论办
监制:严幸民 张 哲
审核:苏凯利
编辑:虞欣洁
供稿:肿瘤科 原凌燕
投稿邮箱:hjtsyxzxpl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