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百味》由广东省中医院携手广州新闻资讯广播联合打造,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提供学术支持,在医院微信公众号、广州新闻电台FM962(逢周六日下午12:30分)《周末健康课堂》推送。
本期主讲人
主持人
黄裕鹏:平时我们如果消化不良、胃胀胃痛,医生开药方经常会用到一味中药——六神曲,光听名字就很神奇了,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又有什么作用?今天的《芳草百味》鹏鹏就请来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的刘振华中药师同我们讲解下六神曲。
药师
刘振华: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聊一聊六神曲。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节目叫作《芳草百味》,其实今天要讲的六神曲,这一味药就包含了六种芳草,是不是很神奇呢!
六神曲的“曲”,最早是指酒曲,我国的酿酒历史非常久远,酒曲提供了发酵作用的微生物,是酿酒过程中必不可少之物。《本草经疏》中曰:“古人用曲,即造酒之曲,其气味甘温,性专消导,行脾胃滞气,散脏腑风冷。”我们常说中医源于生活,这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曲的临床应用是在酿酒业的发展基础上出现的,后来逐渐演变成通过加入其他中药制成专供药用的各类曲剂,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六神曲。
那么六神曲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盖取诸神聚会之日造之,故得神名。”说的是古人选在农历六月初六制作神曲,因为传说这一天为天上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螣蛇六神聚会之日。而制作六神曲的六种原料则分别与这六神相对应,即:青蒿对应青龙、白面粉包括麦麸对应白虎、赤小豆对应朱雀、苦杏仁对应玄武、苍耳草对应勾陈、辣蓼对应螣蛇。具体的制作方法是将苦杏仁制成粗粉,赤小豆煮到熟软,再将鲜青蒿、鲜苍耳草、鲜辣蓼加适量水煎煮或直接榨汁,然后与较大量的面粉或麦麸混合均匀,使干湿适宜,放入筐内,覆盖苘麻叶。待发酵至表面长出霉菌时,取出,除去麻叶,切成小块,干燥即得。
这六种原料的搭配可谓是匠心独运:白面和麦麸来源于小麦,性味甘凉,入脾胃二经,长于健脾和胃;赤小豆助面粉健脾利湿;苦杏仁润肠通便;辣蓼、苍耳、青蒿性均辛散,能疏风透表,散湿止痛,其中苍耳善治风湿痹痛,辣蓼善止痢疾腹痛,青蒿能解热。此六药共同制成曲剂,功能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用于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小儿腹大坚积等症。特别是对饮食积滞,兼有外感发热的患者疗效更加突出,也就是在饮食积滞的基础上又感受了新的外邪,出现了外感发热的症状,使用六神曲就非常适合。这六种本草经过相互融合发酵使之不断积蓄,最终产生新的疗效。还有比六神曲更加极致的做法是建神曲,用了几十上百种草药发酵制成,所以也称为“百草曲”,是消食化积、健脾和胃的良药,多用于宿食积滞,胸腹胀满,脾虚腹泻。
六神曲经过炒焦,常常配伍焦山楂、焦麦芽使用,俗称“焦三仙”,山楂主要消油腻的肉食积滞,麦芽善于消淀粉类的,六神曲则各种饮食积滞都适用,如果再加上焦槟榔,则由“三仙”升级为“四仙”了。
初审 | 王军飞
审核 | 张靓雯
审定 |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