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基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推荐了4种新型降压药,它们在降压效果、靶器官保护及安全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合并症及个体差异精准选用,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一、4个新型降压药,各有专长
1.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心衰合并高血压优选
最佳适应症: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尤其是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NYHAⅡ-Ⅳ级,LVEF≤40%)患者,可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风险 。
作用机制:作为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它一方面通过缬沙坦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另一方面利用沙库巴曲抑制脑啡肽酶,减少利钠肽的降解,增强其扩张血管、促进排钠和利尿作用,改善心脏功能 。
用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推荐起始剂量为每次200mg,每天一次。在应用本品200mg每天一次无法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中,剂量可增加至400mg,每天一次,可单独使用,或与除ACEI和ARB以外的其他降压药物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推荐起始剂量为每次100mg,每天两次,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2至4周倍增一次,直至达到每次200mg每天两次的目标维持剂量 。
注意:有血管性水肿病史者禁用;重度肝功能损害、胆汁性肝硬化和胆汁淤积者禁用;孕妇与哺乳期女性禁用;用药时需要注意血钾情况,血钾>5.4mmol/L不能用药;肾动脉狭窄者谨慎用药 。
2. 阿利沙坦酯片—— 轻中度高血压及合并高尿酸优选
最佳适应症:主要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不经过肝脏代谢,直接通过胃肠道吸收,减轻肝脏负担,更适合肝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 ;还具有降尿酸作用,适合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 。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舒张血管,从而降低血压 。
用法:对大多数病人,通常起始和维持剂量为每天一次240mg,继续增加剂量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治疗4周可达到最大降压效果。食物会降低本品的吸收,建议不与食物同时服用 。
注意:肾功能、肝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本品的剂量调整和安全性信息尚未建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不推荐使用;低钠和/或血容量不足患者,使用前应先纠正低钠和/或血容量不足 。
3. 阿利沙坦酯吲达帕胺缓释片—— 强效降压与夜间血压管理首选
最佳适应症:适用于单药治疗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尤其是夜间血压控制不佳者。作为国家原研的复方降压片,通过抑制RAAS系统、利尿排钠、扩张血管的三重机制,覆盖三大降压路径,增强降压效果 。
作用机制:阿利沙坦酯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吲达帕胺通过利尿和钙拮抗作用降压,二者协同,且阿利沙坦酯可以拮抗吲达帕胺引起的RAAS系统激活,降低吲达帕胺引起的低钾血症、低血钾跟高尿酸血症等不良反应 。
用法:具体用法用量需遵医嘱,根据患者血压情况个体化调整 。
注意: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低钾血症患者禁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钾、尿酸等指标 。
4. 阿普昔腾坦片—— 难治性高血压克星
最佳适应症:用于治疗成人难治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是指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应用了可耐受的足够剂量且合理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一种噻嗪类利尿剂)至少治疗4周后,诊室和诊室外(包括家庭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值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的高血压 。
作用机制:是一种新型口服双重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抑制内皮素信息通路控制血管收缩,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少醛固酮的释放,不但降压,还能保护血管内膜,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
用法:具体剂量和用法需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 。
注意:可能出现的主要副作用是轻度水肿,但不严重,不升高血钾;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及水肿情况 。
二、联合调理方案(需医生个体化调整)
1.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方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 阿司匹林肠溶片 + 阿托伐他汀钙片—— 降压、抗血小板、调脂,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2.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方案:阿利沙坦酯片 + 二甲双胍缓释片—— 降压同时不影响血糖代谢,部分患者还可降尿酸 。
3. 难治性高血压方案:阿普昔腾坦片 + 硝苯地平控释片 + 氢氯噻嗪片—— 不同作用机制药物联合,强效降压 。
三、调理见效的信号,提示方案适配
规范用药2 - 4周后,若出现以下变化,说明方案有效:
1. 血压达标:血压逐渐下降并接近目标值(一般高血压患者<140/90mmHg ,合并糖尿病、肾病等高危患者<130/80mmHg ),且波动减小 。
2. 症状缓解:头痛、头晕、心悸等高血压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 。
3. 靶器官保护:长期用药,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指标改善,如尿蛋白减少、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善 。
若用药4周后血压仍未达标,或出现低血压(收缩压<90mmHg )、高钾血症(血钾>5.5mmol/L )、干咳、血管性水肿等不良反应,需立即就医调整方案 。
四、用药不适?这样处理
- 轻微不适(常见反应):阿利沙坦酯片引起的轻度恶心、胃部不适(饭后服用或适当饮水可缓解);阿普昔腾坦片导致的轻度水肿(一般可自行缓解,避免久站,抬高下肢可减轻 ),无需特殊处理 。
- 明显不适(需警惕):出现皮疹、瘙痒(药物过敏,立即停药就医);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引发血管性水肿(立即停药,给予适当治疗并监测呼吸道受累情况,禁止再次应用 );严重低血压(收缩压<80mmHg ,立即平卧,减少药量或停药,必要时就医 ) 。
五、用药关键细节,提升安全性
1. 精准选药:根据患者病情、合并症选药,如合并心衰选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高尿酸选阿利沙坦酯片,不对症用药可能疗效不佳或增加风险 。
2. 用药规范: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突然停药,尤其是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从ACEI转换时,必须在停止ACEI治疗至少36小时之后才能开始应用 。
3. 特殊人群调整: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大部分新型降压药;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阿利沙坦酯片需谨慎;老年人用药需密切监测血压及不良反应,必要时调整剂量 。
4. 避免盲目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禁止与ACEI合用,不建议与ARB合用;阿利沙坦酯吲达帕胺缓释片避免与保钾利尿剂联用,防止高钾血症 。
六、配合3件事,降压效果翻倍
1. 生活方式干预: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量<5g ),控制体重(BMI维持在18.5 - 23.9kg/m²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证7 - 8小时睡眠 ) 。
2.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 。
3. 血压监测:家庭自测血压,每日早晚各测量1次,每次测量2 - 3遍,记录血压值,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 。
高血压治疗需遵循“药物治疗 + 生活方式干预”原则,新型降压药为高血压患者带来新希望,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坚持长期治疗与健康生活方式,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