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医生研究:肠胃虚弱是全身性疾病,不能只吃药,要管住饮食和情绪

很多人一提到肠胃不好,就想着吃药。胃胀就吃助消化的,胃痛就吃治酸的,拉肚子就吃止泻的,好像吃了药就能没事儿。

但医生观察下来发现,肠胃不好其实跟身体很多方面都有关系,像免疫力、内分泌、心情、饮食习惯等等。

光靠吃药,只能暂时好一点,想真正变好,得从生活习惯上改变。

为什么说肠胃不好是全身性的问题呢?

因为肠道不光是消化的地方,还是身体里最大的免疫器官。

有研究说,人体70%以上的免疫细胞都在肠道里,肠道好不好直接影响免疫力。

肠胃不好的人容易感冒,伤口也好得慢,还老觉得累,就是因为免疫系统也跟着遭殃了。

而且,肠道里的菌群跟大脑有密切的联系,肠胃长期不健康,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让人心情不好、焦虑,甚至抑郁。

所以有些人肠胃不好,整个人看起来都没精神。

另外,肠胃不好直接影响营养吸收。

消化吸收差了,身体里缺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很多系统都会出问题。

比如缺铁和维生素B12会贫血、没力气;

缺钙和维生素D容易骨质疏松;缺锌免疫力会更差。

这些都是全身性的表现,不只是肠胃的问题。

医生也经常看到病人检查结果显示贫血或者缺维生素,问来问去,就是因为肠胃一直不好。

但是,很多人只想着吃药,不注意饮食和心情。

其实,肠胃问题跟平时的饮食习惯关系很大。

喜欢暴饮暴食、吃饭不规律、爱吃油炸烧烤、喝酒、吃夜宵,这些都会给肠胃增加负担。

时间长了,胃肠道的黏膜一直被刺激,本来就不好的功能就更差了。

特别是那些爱喝碳酸饮料和浓茶咖啡的人,更容易胃酸反流、胃痛。

光靠药压着,不改掉这些习惯,肠胃肯定好不了。

那饮食应该怎么调整呢?医生的建议其实很简单。

第一是规律,尽量按时吃饭,少吃多餐更适合肠胃不好的人。

第二是清淡,少吃油炸、腌制、高盐高糖的食物,多吃容易消化的东西,比如粥、面条、蒸土豆、胡萝卜等等。

第三是吃温和的,不要吃太冷或太热的食物,因为温度刺激对胃黏膜伤害很大。

很多人早上起来就喝冰饮料,这对肠胃特别不好。

长期坚持规律、清淡的饮食,才能让肠胃慢慢变好。

心情也很重要。

现在的医学越来越重视“身心医学”,研究发现,焦虑、紧张、抑郁的情绪会直接加重肠胃的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就是个例子,很多人一紧张就拉肚子或者肚子疼,放松心情就好了。

这说明情绪和肠胃健康是互相影响的。

长期压力大的人,胃酸分泌会增加,胃动力会紊乱,最后容易得慢性胃炎或者胃溃疡。

所以,想让肠胃好,不光要管住嘴,还要学会放松心情。

有个国外的数据可以参考一下。

美国对5000个肠胃不好的人进行了12年的跟踪,结果发现,那些只吃药的人,症状好转的只有30%左右;而那些饮食规律、减少压力、适当运动的人,症状改善能达到70%以上。

这说明药的作用更多是短期的,真正决定肠胃健康的是长期的生活习惯。

运动也不能少。

适当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还能让血液循环更好,增强肠道免疫力。

散步、慢跑、瑜伽、太极这些比较温和的运动,对肠胃不好的人特别合适。

而那些运动过度的,比如空着肚子长跑、做很重的力量训练,反而会让肠胃受伤,更不舒服。

总的来说,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有好处,对肠胃不好的人也有帮助。

我觉得,很多人没把肠胃不好当回事,结果拖久了,就变成了全身都受影响的大问题。

其实很简单,肠胃是营养进来的地方,入口出了问题,整个系统都会跟着出状况。

光靠吃药,就像是把问题盖住,没有真正解决。

只有从饮食、心情、作息、运动这几个方面一起注意,才能真正让肠胃变好。

医生经常说,药不是不能吃,但只能是辅助,不能只靠药。

胃药、止泻药、助消化的药可以在急性发作的时候用,但长期用,不仅治不好,还可能有副作用。

比如长期吃抑酸药会影响钙镁的吸收,容易骨质疏松;

乱用止泻药会让肠道蠕动功能变得更差。

这些问题在医院里很常见,也说明管住饮食和心情有多重要。

肠胃不好确实会影响全身,不只是胃胀胃痛,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情绪不稳定、营养不良,增加得慢性病的风险。

医生们观察了很久发现,真正想改善肠胃,必须同时注意饮食、心情和生活习惯。

药只能解决表面的问题,而好的生活习惯才是关键。

所以说,想要肠胃好,少吃药,多靠自己。

参考资料

[1]李克绍.胃肠病漫话(四)[J].山东中医杂志,198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医生研究:肠胃虚弱是全身性疾病,不能只吃药,要管住饮食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