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绝经期激素治疗:利弊解析与科学选择

女性在45-55岁左右会进入绝经期,平均绝经年龄为51岁。这一阶段,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不少女性会遭遇潮热、外阴阴道萎缩等不适。绝经期激素治疗(MHT)作为缓解这些症状的重要手段,一直备受关注,却也伴随着诸多争议。它究竟有哪些益处,又存在哪些风险,适合哪些女性,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0

1

MHT的核心益处:

针对性缓解不适

MHT最主要的价值在于缓解绝经期特有的症状,改善女性生活质量,部分情况下还能带来额外健康收益。

强效缓解潮热:全身性补充雌激素是目前缓解中至重度潮热最有效的方法。潮热会让女性频繁感到燥热、出汗,尤其在夜间,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状态,MHT能从激素层面调节,大幅减少潮热发作频率和强度。

改善外阴阴道问题:绝经后,女性外阴阴道会因雌激素缺乏出现萎缩,导致性交痛、干燥等不适,影响性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局部使用雌激素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有效改善这些症状,恢复阴道正常生理状态。

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绝经后女性骨量流失加快,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显著升高。雌孕激素联合治疗或单独使用雌激素,都能减少髋部、椎体等部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以50-59岁女性为例,每1000人接受5年雌孕激素联合治疗,髋部骨折会减少1.5例;单独使用雌激素,每1000人5年也能在总体上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潜在的其他健康优势:部分研究显示,MHT可能带来一些额外益处。比如雌孕激素联合治疗能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50-59岁女性每1000人接受5年治疗,可减少11例糖尿病;经阴道使用雌激素还能降低绝经后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让女性减少尿频、尿急、尿痛等困扰;长期使用雌激素甚至可能降低白内障形成风险,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现,接受雌激素治疗10年以上的绝经后女性,晶状体核混浊风险降低60%。

0

2

MHT的潜在风险:

并非人人适宜

MHT并非毫无风险,不同治疗方案、不同年龄段女性面临的风险存在差异,尤其是年龄较大或有基础疾病的女性,风险会显著升高。

心血管系统风险:这是MHT最受关注的风险之一,且与治疗时机、方案密切相关。对于60岁以上或绝经超过10年的女性,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可能增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脑卒中、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比如每1000名60岁以上女性接受雌孕激素联合治疗,脑卒中、肺栓塞等事件发生数会比不用药者增多。但50-59岁或绝经不到10年的女性,风险明显降低,甚至单独使用雌激素可能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每1000人5年可减少5.5例CHD。此外,经皮雌激素(通过皮肤吸收)的脑卒中、VTE风险,通常低于口服雌激素制剂。

癌症风险:不同癌症受MHT的影响不同,有的风险升高,有的则可能降低。

乳腺癌:雌孕激素联合治疗会增加浸润性乳腺癌风险,50-59岁女性每1000人5年约增加3例;而单独使用雌激素,乳腺癌风险可能轻度降低,每1000人5年减少2.5例。且乳腺癌风险会随MHT使用时间延长而升高,使用5年以上风险增加更明显。

子宫内膜癌:单独使用雌激素会显著增加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癌风险,1年内20%-50%的无拮抗雌激素使用者可能出现子宫内膜增生,长期使用子宫内膜癌相对危险度可达3.1-15。但联合使用孕激素能有效抵消这一风险,让子宫内膜癌风险与未用药者无显著差异。

卵巢癌:MHT可能轻微增加卵巢癌风险,但绝对风险极低。50-54岁女性使用MHT 5年,每1000人仅增加1例卵巢癌,且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使用MHT并未发现卵巢癌风险升高。

其他常见风险:口服雌激素会增加胆囊疾病风险,包括胆囊炎、胆囊结石,进而可能需要手术治疗。50-59岁女性每1000人接受5年雌孕激素联合治疗,胆囊炎会增加9.6例,单独使用雌激素则增加14.2例;MHT还可能加重尿失禁,尤其是口服雌激素(无论是否联合孕激素),但极低剂量经皮雌激素(0.014mg/d)通常不会增加这一风险;此外,雌激素治疗可能与支气管痉挛、系统性红斑狼疮发作风险升高相关,有这些疾病的女性使用时需格外谨慎。

0

3

科学选择MHT:

把握关键原则

是否使用MHT,不能一概而论,需结合年龄、绝经时间、健康状况等综合评估,遵循“个体化”和“短期使用”原则。

适用人群:MHT主要适用于有中至重度绝经期症状(如潮热、阴道萎缩),且无禁忌证(如乳腺癌、既往脑卒中、活动性肝病等)的女性,尤其是50-59岁或绝经不到10年的女性。这一年龄段女性使用MHT,总体利大于弊,全因死亡率甚至可能降低,50-59岁女性每1000人接受5年雌孕激素联合治疗或单独雌激素治疗,分别减少5例和5.5例死亡。

禁忌人群:有明确雌激素使用禁忌证的女性,绝对不能使用MHT,包括已知或可疑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活动性肝病、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如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或脑卒中病史、未控制的高血压或糖尿病等。60岁以上或绝经超过10年的女性,除非症状极严重且无其他替代方案,否则不建议使用,因为此时风险显著升高,获益有限。

使用规范:MHT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尽量短期使用。过去建议使用不超过5年,但如果女性症状持续(部分女性潮热可能持续10年以上),经医生评估风险可控,也可适当延长疗程。治疗期间需定期随访,监测乳腺、子宫、心血管等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及时调整方案或停药。

0

4

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一:MHT可预防慢性病:很多人认为MHT能预防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病,但目前指南明确不推荐。MHT的核心作用是缓解症状,而非预防疾病,预防慢性病仍需通过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基础方式。

误区二:使用MHT会导致体重增加:不少女性担心用MHT会发胖,但大量研究表明,无论是单独使用雌激素还是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对体重和BMI都没有显著影响,中年体重增加更多与年龄增长、生活方式变化相关。

误区三:有子宫肌瘤不能用MHT:子宫肌瘤患者并非MHT的绝对禁忌证。虽然MHT可能让部分子宫肌瘤轻微生长,但通常不会引发新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有子宫肌瘤的绝经后女性,在医生评估后仍可使用MHT。

绝经期是女性人生的重要阶段,MHT是缓解症状的有效工具,但并非“万能药”,也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科学评估、个体化选择,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让MHT真正为有需要的女性服务,帮助她们平稳度过绝经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绝经期激素治疗:利弊解析与科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