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为何“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更危险?一文说出真相!

很多朋友都知道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头号致死风险因素,而控制“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靶点。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并非所有的低密度脂蛋白对心血管造成的风险都一样。

近年来的多项研究发现,在低密度脂蛋白中,那些体积更小,密度更大的低密度脂蛋白,比大而松散的低密度脂蛋白,对心血管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我们将这种脂蛋白称作“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这个指标升高会带来哪些危害?又该如何应对这种心血管风险?

什么是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组成人体血液中脂质的主要成分,脂质(胆固醇)以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的形式,均匀的溶解分布于血液中,但低密度脂蛋白颗粒与颗粒并不完全一样,它们的颗粒大小和密度会存在巨大差异。

通常直径小于25.5nm的,密度更大的脂蛋白颗粒,被称作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如果把血管比作河道,普通低密度脂蛋白就像浮在水中的稻草团,而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更细小的沙粒——也更容易“钻”进血管壁并留下麻烦。

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为什么“更危险”?

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为何更危险呢?这个小个头的脂蛋白通过以下4个步骤加大心血管风险。

首先,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更小、更紧凑,也就更容易穿透到血管内皮下方,需内膜的基质蛋白结合,从而在血管壁下方形成沉积。

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携带的抗氧化成分也更少,因此,这种颗粒也更容易被氧化,引发局部炎症,比加速斑块形成。

小个头的低密度脂蛋白颗粒被氧化后,巨噬细胞会将其吞噬,最终形成泡沫细胞,这种泡沫细胞逐渐融合,就会形成动脉应斑块的脂质核心。

即使在形成斑块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产物,还会激活内皮细胞,增加白细胞的黏附,加剧炎症反应,使斑块变得更不稳定,加大破裂和形成血栓的风险。

总而言之,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是一个更“狡猾”的罪犯,更容易潜入血管壁下方,并加速斑块的形成,并影响斑块的稳定性,加大了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的平均粒径更小,冠心病、冠状动脉钙化和心肌梗死发生风险也越高,即便在控制传统低密度脂蛋白后,这种关联在某些研究中也仍然存在。

可能有朋友会问,这种“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能不能检测呢?目前已经有多种检测手段来了解这个“更坏胆固醇”的水平,这些方法包括电泳和超速李新发,核磁共振脂蛋白谱,梯度凝胶电泳等高端复杂的方法,目前也有商业化的试剂盒用于检测。

需要注意的是,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检测方法不同,检测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其检测结果的参考意义,主要在于辅助细化心血管风险的评估,特别是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但仍然表现为高心血管疾病风险时,加上该指标进行风险评估会更具参考价值。

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偏高该怎么办?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一种辅助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具体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还需要结合年龄、血压、血糖、其他血脂指标,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肥胖等风险因素来综合评估。

对于这个细小的颗粒,它仍然是低密度脂蛋白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控制这个血脂指标方面,也无需专门对其进行调控,首先还是应该从低密度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入手,严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问题也会得到有效改善。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他汀类药物仍然是基础用药,在他汀的基础上,还可以联合使用依折麦布等药物,他汀不耐受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PCSK9抑制剂类药物控制血脂。

除了低密度脂蛋白高,还合并甘油三酯升高问题的朋友,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几率也更大,因此对这部分人来说,积极控制甘油三酯水平,也能够有助于降低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做好减肥、控制高糖高脂饮食,加强运动,戒烟,保持充足睡眠等方式,都可以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对于重度升高的患者,还可考虑使用贝特类药物和单组分的鱼油制剂(IPE)来加强控制。

总而言之,对于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我们既要认识到它的风险,也不要对这个值的升高过度担心,积极做好健康生活方式的调理,并结合心血管疾病风险情况,加强心血管风险因素的积极控制和合理用药,更全面的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才是值得我们长期坚持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为何“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更危险?一文说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