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丁医生:血脂高反复降不下来?试试这3种方法,帮你稳定血脂!
袁丁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心梗、脑梗、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后遗症、房颤早搏、心律失常、血压高、高血脂、头晕失眠等疾病,现定期在广州宏韵中医互联网医院坐诊。
血脂居高不下,像一颗“隐形炸弹”,它不会立刻引发剧痛,却悄悄侵蚀血管壁,让胰腺炎风险飙升,肾脏供血受阻,脂肪肝悄然形成。更令人焦虑的是,许多人严格服药仍收效甚微。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医学研究揭示:单一依赖药物,忽视系统干预,是血脂失控的关键。今天,为您梳理一套科学组合拳,直击顽固高血脂的症结!
方法一:多维生活方式重塑,奠定降脂基石单纯节食或突击运动远远不够,需构建吃-动-习惯三位一体的健康生态:精准调控饮食结构脂肪选择:严格限制饱和脂肪(如动物油、肥肉)和反式脂肪,用橄榄油、深海鱼等不饱和脂肪替代。膳食纤维增量:每日摄入≥25g膳食纤维,通过燕麦、豆类、绿叶蔬菜增强胆固醇代谢。控盐限糖:食盐≤5g/天,添加糖低于总能量10%,避免高糖饮料。运动激活代谢引擎每周坚持150分钟以上中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阻抗训练(举重、俯卧撑)提升基础代谢率。戒断高危习惯彻底戒烟并远离二手烟,酒精摄入需严控——过量饮酒直接刺激肝脏合成甘油三酯。
关键点:血脂调控需“量体裁衣”。例如,对湿热体质者,可增加薏米、冬瓜等利湿食材;气虚人群则适用山药、黄芪等补气食药物质。方法二:科学用药与动态监测,突破药物瓶颈若生活方式干预后血脂仍不达标,药物方案需专业优化:精准选药:以胆固醇升高为主者首选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甘油三酯显著增高则用贝特类(如非诺贝特)。联合用药策略:单药效果不佳时,可在他汀基础上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显著提升降脂效率。监测规避风险:服药期间定期检测肝功、肌酸激酶,及时调整剂量,防止肌肉损伤或肝毒性。注意:合并糖尿病、甲减等疾病时,需同步治疗原发病。血糖失控或甲状腺功能异常会直接干扰脂质代谢。
方法三:中医茶饮辅助,强化日常调养以下3类茶饮经研究证实具辅助降脂功效,可针对性选用:山楂决明子茶:山楂消食化瘀,决明子清肝通便,搭配饮用可抑制胆固醇吸收。绿茶:富含茶多酚与儿茶素,加速甘油三酯分解,建议每日饮用2-3杯未发酵绿茶。荷叶陈皮茶:荷叶利湿降浊,陈皮理气健脾,适合痰湿内阻型高血脂者。饮用提示:避开空腹时段,饭后1小时饮用最佳;脾胃虚寒者慎用决明子,可改用枸杞菊花茶。
三、低压高如何选降压药?精准匹配是关键当生活方式调整无效时,药物干预不可或缺。但并非所有降压药都适合低压高患者——需优选降低舒张压更有效的类型。以下是循证推荐:首选药物:ACE抑制剂或沙坦类ACE抑制剂(如雷米普利、贝那普利)和沙坦类药物(如厄贝沙坦、替米沙坦)是“低压克星”。它们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高效降低舒张压,效果优于收缩压。尤其适合无并发症的低压高患者,起始单药治疗即可。联合用药策略若单药效果不足,可联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
这类药物能减缓心率、减少血管阻力4,但避免使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它们可能升高外周阻力,加剧低压高。用药原则小剂量起始:医生指导下从低剂量开始,逐步调整。定期复查:每3个月检查心肾功能,防副作用。个体化: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优选沙坦类;心率快者适合β受体阻滞剂。注意:继发性低压高(如肾动脉狭窄)需先治疗原发病5,切勿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