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进入9月,要懂忌嘴:记得多吃2黄3白,不吃3样,防寒降燥、顺利度秋!

进入9月,要懂忌嘴:记得多吃2黄3白,不吃3样,防寒降燥、顺利度秋!

进入九月,秋风渐起,暑热消退,自然界进入阴阳转换的关键期。中医养生讲究"顺四时而适寒暑",九月作为夏秋之交,饮食调理尤为重要。此时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稍有不慎易引发"秋燥症",表现为口干舌燥、皮肤干痒、便秘咳嗽等症状。根据传统养生智慧和现代营养学观点,九月饮食应遵循"滋阴润燥"原则,通过科学搭配食材,既能补充夏季消耗的气血,又能为冬季储备能量。

一,多吃"2黄"养脾胃。

金黄的小米是秋季滋补的首选。这种古老的谷物富含B族维生素和色氨酸,能促进睡眠、缓解焦虑。明代《本草纲目》记载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

建议早晨用新鲜小米熬粥,可搭配山药、红枣增强补益效果。现代研究发现,小米所含的膳食纤维是精白米的4倍,有助于改善秋季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

南瓜则是九月的"天然营养库"。其富含的β-胡萝卜素能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效缓解秋燥引起的眼睛干涩、皮肤皲裂。日本学者研究发现,南瓜中的果胶能吸附肠道内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其钴元素含量更是居各类蔬菜之首,对防治糖尿病有特殊价值。

推荐将南瓜蒸熟后制成南瓜羹,或与小米同煮成粥,既温暖脾胃又滋润脏腑。

二,常食"3白"润肺腑。

雪梨自古就是润燥佳品,《本草通玄》称其"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秋季晨起干咳时,可用川贝炖梨:

取大雪花梨1个,挖去梨核,放入川贝粉3克、冰糖适量,蒸煮40分钟食用。韩国首尔大学研究显示,梨汁中的石细胞能促进肠道蠕动,其含有的熊果苷更有助降低体内炎症反应。

莲藕被誉为"水中人参",其黏液蛋白能保护胃黏膜,丰富的单宁酸具有收敛作用,可缓解秋季腹泻。湖北民间有"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之说。

建议将莲藕切片与排骨炖汤,或凉拌藕片保留更多维生素C。值得注意的是,莲藕淀粉含量较高,糖尿病患者应适量食用。

银耳则是滋阴圣品,含有的银耳多糖能增强免疫力。清代御医常将银耳与枸杞同炖作为慈禧太后的养颜秘方。

现代研究证实,银耳中的天然植物胶质可形成保护膜覆盖呼吸道,减轻干咳症状。建议隔水慢炖2小时以上,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搭配百合效果更佳。

三,忌口"3样"防秋伤。

首当忌食生冷海鲜。九月蟹肥之时,但《饮膳正要》提醒"蟹不可与柿同食",因其性寒易伤脾胃。江苏某医院历年数据显示,秋季因食用醉蟹引发急性肠胃炎的患者较夏季增加40%。建议烹饪时多加姜醋,阳虚体质者每周不超过2只。

辛辣烧烤也应节制。秋季肺气偏旺,过量辛味会助火伤阴。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发现,九月食用火锅频率过高人群,出现口疮、便秘的概率较常人高3倍。可改用白萝卜、马蹄等凉性食材平衡燥热。

隔夜剩菜危害常被忽视。九月气温波动大,食物更易变质。中国疾控中心检测显示,25℃环境下放置6小时的绿叶菜亚硝酸盐含量增长10倍。建议采用"小份多餐"制,剩菜必须冷藏且不超过12小时。

随着昼夜温差加大,建议早晚加件薄外套的同时,可饮用自制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6颗煮水)温暖中焦。广东民间验方"五汁饮"(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各等份)对缓解秋燥咳嗽效果显著。

在这个金秋时节,顺应自然规律调整饮食,就像为身体进行季节性的"系统升级"。通过"2黄3白"的滋补和"3不吃"的节制,不仅能平稳度过季节交替,更能为寒冬打下健康基础。记住,最好的药物在厨房,最智慧的养生在日常。当季食材是大自然给予的馈赠,懂得合理利用,便是掌握了健康长寿的钥匙。

关于九月的饮食禁忌,就分享到这里,九月饮食还应该注意些什么?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爱喜一起分享,厨艺有限,请多多指教。

感谢大家的阅读,美食每天更新。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觉得有用的点个赞,欢迎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最后别忘了关注一下,我们明天再见。

本文由爱喜聊生活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进入9月,要懂忌嘴:记得多吃2黄3白,不吃3样,防寒降燥、顺利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