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急诊室突然冲进一位捂着胸口、面色苍白的男子。他紧咬嘴唇,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右手死死攥住左臂——这是典型的心梗发作信号。医生争分夺秒实施抢救,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冠心病死亡人数超过100万,每12秒就有1人被它夺走生命。
什么是冠心病?它为何如此危险?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单说就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冠状动脉)被"堵"了。就像家里的水管生锈、结垢,水流不畅,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就会"罢工"。
冠心病可不是小问题!它是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每年夺走近100万人的生命。但好消息是,它也是可防可控的。冠心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体检与筛查以及遵医嘱用药等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发病风险。
你可能正在"堵"着,却浑然不觉
冠心病早期症状往往很"低调",容易被忽视:
1. 心前区不适:胸闷、压榨感,像有块石头压着胸口
2. 放射性疼痛:疼痛可能延伸到左肩、左臂、下颌
3. 气短:轻微活动就喘不上气
4. 疲劳:无缘无故的极度疲惫
谁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以下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
1. 年龄:男性45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
2. 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有早发心脏病史
3. 吸烟:包括二手烟
4. “三高”: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
5. 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
6. 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
7. 长期压力大:精神紧张也会伤害血管
8. 不健康饮食:高盐、高脂、高糖饮食
提醒:即使只有一项危险因素,风险也会增加;因素叠加,风险呈倍数增长!
确诊冠心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如果出现疑似症状或有多个危险因素,医生可能会建议以下检查:
1. 心电图:最基本检查,了解心肌有无缺血
2. 运动负荷试验:在跑步机上边走边监测心电图变化
3. 心脏超声:查看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
4. 冠状动脉CTA:无创检查,像给心脏血管做“CT”
5.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介入方法直接显示血管情况
预防冠心病:从今天开始改变
好消息是,预防冠心病不需要你改变全部生活方式,只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
1. 饮食:让"堵"的血管"清"起来
三低原则:低盐、低脂、低糖。每天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约一啤酒瓶盖)
多吃"彩虹"食物:每天吃5种以上颜色的蔬菜水果,特别是深绿色叶菜、蓝莓、番茄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
优质蛋白:每周吃2-3次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豆制品、鸡胸肉也是好选择
坚决说"不":远离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甜饮料,这些是血管的"加速器"
2. 运动:让心脏"动"起来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
快走:每天30分钟,每周5次
游泳:每周2-3次,每次30-45分钟
骑自行车:每周3-4次,每次20-30分钟
记住:运动不是"越累越好",而是"持之以恒"。开始时可以每天10分钟,逐渐增加到30分钟。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这样更容易坚持。
3. 戒烟限酒:给血管"松绑"
吸烟是冠心病的"头号杀手"!每吸一支烟,血管就收缩一次。戒烟后,血管功能在24小时内就开始改善,1年内心脏病风险降低一半。
饮酒要"限量":男性每天不超过25克酒精(约啤酒750ml/红酒250ml/白酒50ml),女性减半。最好能戒酒,因为"适量饮酒"对心脏健康的益处尚无定论。
4. 控制体重:告别"心"负担
BMI(身体质量指数)是判断体重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理想范围是18.5-23.9。如果超重,减重5-10%就能显著改善心脏健康。
减重不是节食!而是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让体重"自然"下降。记住:健康减重是每天减少500大卡的摄入,每周减0.5-1公斤。
5. 管理基础疾病:从源头预防
高血压:定期监测血压,保持在140/90mmHg以下
糖尿病:控制空腹血糖在4.4-7.0mmol/L,餐后血糖在<10mmol/L
高血脂:定期检查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2.6mmol/L以下
冠心病确诊了,怎么办?
如果不幸确诊冠心病,别慌!现代医学已经提供了多种有效治疗手段:
1. 药物治疗: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能稳定斑块,防止血栓形成
2. 介入治疗:通过支架撑开堵塞的血管,快速恢复血流
3. 外科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
更重要的是,心脏康复是冠心病治疗的"黄金组合"。包括科学的运动训练、营养指导、心理干预和戒烟限酒,能显著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风险。
心脏健康不是"一劳永逸",而是"日日坚持"。今天开始,少喝一杯甜饮料,多走10分钟路,戒掉一根烟,这些微小的改变,都是在为未来的心脏健康"投资"。
记住: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在书写自己的心脏故事。选择健康,就是选择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