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与侵华日军细菌战遗毒的斗争仍在继续”

“杨奶奶,我们又来啦!最近身体怎么样?我们来帮您换下药……”8月26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万少华团队”的医师姜金华和护士郑婷,冒着高温来到该区新新街道凯旋新村,上门为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幸存者杨银花换药。

杨银花今年92岁了。8岁时,她的左脚沾染侵华日军投放的细菌,随后出现瘙痒刺痛症状,感染部位不断溃烂流脓,疼痛难忍。在柯城区,像杨银花这样因侵华日军731部队细菌战而罹患“烂脚病”的老人,目前还有5位在世。

抗日战争期间,衢州是我国遭受细菌战灾害最重的地区之一,至今仍有“烂脚病”患者承受着后遗症的折磨。柯城区柯医集团党委副书记万少华介绍,2009年3月,柯城区人民医院组建了一支由他(时任柯城区人民医院外科主任)、郑新华、毛晓伟等12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救治团队,上门为“烂脚病”老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他们常年穿行在柯城区偏僻的山村,筛查与日军细菌战相关的受害者,共确定39位“烂脚病”患者作为救治对象。此后,他们利用周末时间上门为患者治疗,16年来从未间断。

“这么多年过去了,与侵华日军细菌战遗毒的斗争仍在继续。”万少华告诉记者,16年间,他目睹了30多位“烂脚病”老人相继离世,有些人直至生命尽头伤口仍未愈合。目前尚在世的5位老人,虽然伤势有所好转、创面明显缩小,但溃烂和恶臭无法根除,病情仍会复发。

“这是自家种的西瓜,你们快吃点。”如今杨银花虽已有些认知障碍,但见到姜金华和郑婷却显得十分熟悉和亲切。清创一结束,她就热情地招呼他们吃西瓜。长达16年的救治,让万少华团队成员与这些老人亲如一家。

1993年出生的祝黎昕已成为团队骨干。她至今仍清晰记得2014年8月1日第一次上门为老人服务的情景:老人的腿部部分发黑,小腿上巴掌大的伤口皮肤全无,新肉与溃烂组织模糊相连,布满猩红斑点和脓液凝结的斑块。祝黎昕小心翼翼地为老奶奶清洗伤口、换药、包扎。

“我们排班是一个月一次,但只要接到患者电话,我们一个月去患者家里四五次也是常事。”郑婷介绍,目前团队有核心队员10余人,还有多位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每次上门义诊,大家都积极报名。“希望尽己所能为战争受害者减轻痛苦,这是我们团队每个人的共同心愿。”郑婷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郑婷说,前几天她特意带女儿去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在为孩子讲述历史的同时,也自豪地告诉女儿自己作为团队的一员,正尽己所能抚慰这段80多年仍未愈合的历史伤痕。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此次随姜金华、郑婷上门为杨银花老人服务的,还有19岁的在读医学生杨赫敏。他在笔记中写道:“前辈们的坚守让我懂得了‘医者’二字的分量。我会谨记医学生誓言,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文:通讯员 腊莎 徐琰儒 健康报记者 郑纯胜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与侵华日军细菌战遗毒的斗争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