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守护心灵,远离抑郁

当“世界预防自杀日”(9月10日)如期而至,我们以敬畏之心守护生命,也以温暖之语唤醒关注:抑郁症作为自杀的首要风险因素,并非不可战胜,“可防可治”是它的核心真相,而及时求助,正是推开生命希望之门的关键。请记住:抑郁症是需要科学干预的疾病,与“软弱”无关;主动寻求帮助,从来都是有勇气、有力量的表现。

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种真实存在、涉及大脑功能改变的医学疾病,与神经递质、脑区活动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常见如“坚强一点就好了”“你就是想太多”这类误解,往往延误干预。实际上,抑郁症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一种生理心理交织的疾病,不能单靠“意志力”克服,任何人在压力或创伤下都可能患病,与外在条件优越与否并无绝对关系。

如果以下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并严重影响社会功能,需高度警惕:

1.情绪核心症状: 情绪持续低落,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感到悲伤、空虚、无望; 对以往热爱的活动失去兴趣;

2.心理与认知症状:精力明显减退、异常疲劳; 思维迟缓,注意力难以集中;无价值感或过度内疚;出现自杀念头(最危险的信号,需立即干预);

3.躯体症状(常被忽略)如失眠或嗜睡、食欲体重显著变化、行动迟缓或坐立不安、不明疼痛等。

防治抑郁症可采用“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未病先防):面向所有人。

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与适度运动;学习压力管理,如正念、冥想;建立支持系统,维护良好人际关系;消除对心理问题的病耻感。

二级预防(既病防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鼓励自我觉察,使用专业量表(如PHQ-9)自筛;勇敢求助精神科医生(可诊断和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师(提供CBT等心理支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是国际公认有效方案。

三级预防(愈后防复):防止复发。

务必遵医嘱,不自行减药停药;定期复诊评估;与治疗师制定复发应对计划,识别预警信号;家庭的理解、陪伴至关重要。

作为亲友,我们可以:

1.不带评判地倾听,告诉对方“我在这里陪你”;

2.承认他们的痛苦,不说“你应该振作”;

3.鼓励并陪同专业求助;

4.提供实际帮助如处理日常事务;

5.持续陪伴,同时也要做好自我关怀,避免耗竭。

面对心理困扰,求助从来不是软弱。如果此刻你需要倾诉与帮助,不妨拨打 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让专业的心理支持陪你走过这段艰难时光,帮你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作者简介:

闫凤娟: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抑郁症治疗中心(女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国家级心理治疗师。

从事精神心理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沈阳市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发表国家级论文10余篇,曾在北大六院进修学习,承担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医学院等临床教学工作,擅长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多次参加认知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心理疗法系统培训,开展对抑郁症,神经症,青少年及亚健康人群的心理咨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守护心灵,远离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