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疾病(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与病程不同,治疗药物需精准匹配病情阶段与类型。以下按疾病分类梳理常用治疗药物,涵盖西药与中成药,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检查结果选用,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一、慢性前列腺炎:以“抗炎、镇痛、调节排尿”为核心
慢性前列腺炎多与感染、盆底肌功能紊乱相关,治疗以缓解症状、减少复发为主,分西药与中成药两类。
(一)西药治疗:针对性控制感染与症状
1. 抗生素——细菌性前列腺炎专用
适用情况:经前列腺液检查确诊为细菌性前列腺炎(白细胞升高、细菌培养阳性),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伴会阴部胀痛。
常用药物: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阿奇霉素。
作用逻辑:通过抑制或杀灭前列腺内致病菌,控制感染源头。
用法:左氧氟沙星每次0.5g,每日1次,口服;疗程4-6周,需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调整。
注意:避免长期滥用,防止耐药性;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影响软骨发育,18岁以下禁用。
2. α受体阻滞剂——改善排尿与疼痛首选
适用情况: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或细菌性前列腺炎伴排尿困难、会阴部坠胀,表现为尿线细、尿等待、下腹部隐痛。
常用药物: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坦索罗辛。
作用逻辑:松弛前列腺与膀胱颈部平滑肌,缓解尿道梗阻,减轻盆底肌痉挛引起的疼痛。
用法:坦索罗辛每次0.2mg,每日1次,睡前服用;疗程8-12周。
注意:服药初期可能出现头晕、体位性低血压,建议缓慢起身;避免与降压药过量联用。
3. 非甾体抗炎药——短期镇痛对症
适用情况:前列腺炎急性发作期伴明显疼痛(会阴部、腰骶部剧痛),无严重胃肠道疾病者。
常用药物:布洛芬、塞来昔布。
作用逻辑: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与疼痛。
用法:布洛芬每次0.3g,每日2次,饭后服用;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
注意:有胃溃疡、胃出血病史者禁用;避免长期服用损伤肝肾功能。
(二)中成药治疗:辨证调理,辅助改善
1. 前列舒通胶囊——湿热瘀阻型常用
适用证型:湿热瘀阻证
典型表现:尿频尿急、尿黄灼热,伴会阴部胀痛、口苦,舌红苔黄腻。
作用逻辑:黄柏、赤芍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改善前列腺局部微循环。
用法:每次3粒,每日3次,温水送服;4周为1疗程。
注意:脾胃虚寒(易腹泻)者慎用;忌辛辣、酒精。
2. 前列康片(普乐安片)——脾肾两虚型适用
适用证型:脾肾两虚、气滞血瘀证
典型表现:尿频、排尿无力,伴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苔白。
作用逻辑:油菜花花粉健脾益肾、固肾缩尿,缓解前列腺增生样排尿症状。
用法:每次3-4片,每日3次,口服;6周为1疗程。
注意:对花粉过敏者禁用;急性前列腺炎发作期慎用。
二、前列腺增生:以“缩小腺体、改善排尿”为目标
前列腺增生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治疗分“药物控制”与“手术干预”,药物适用于轻中度症状患者,核心是延缓腺体增大、缓解梗阻。
(一)西药治疗:控制腺体增生+缓解排尿梗阻
1. 5α-还原酶抑制剂——缩小前列腺体积首选
适用情况:前列腺体积>30ml,伴明显排尿困难(尿线细、尿潴留史),无严重肝损伤者。
常用药物:非那雄胺、度他雄胺。
作用逻辑: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DHT),减少DHT对前列腺的刺激,长期服用可缩小腺体体积(需6-12个月)。
用法:非那雄胺每次5mg,每日1次,口服;需连续服用6个月以上。
注意:服药期间可能出现性欲减退(停药后可恢复);孕妇、备孕期女性避免接触药物粉末。
2. α受体阻滞剂——快速缓解排尿症状
适用情况:轻中度前列腺增生伴尿频、尿急、尿等待,需快速改善症状者,常与5α-还原酶抑制剂联用。
常用药物:坦索罗辛、阿夫唑嗪。
作用逻辑:松弛前列腺平滑肌,快速解除尿道梗阻,服药1-2周即可见效。
用法:坦索罗辛每次0.2mg,每日1次,睡前服用。
注意:低血压患者慎用;避免与西咪替丁等药物联用,防止血药浓度升高。
3. M受体拮抗剂——改善储尿期症状
适用情况:前列腺增生伴明显尿频、尿急(尤其夜尿>3次),无闭角型青光眼、尿潴留史者。
常用药物:托特罗定、索利那新。
作用逻辑:抑制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减少尿频、尿急症状。
用法:托特罗定每次2mg,每日2次,口服。
注意:可能出现口干、便秘等抗胆碱能反应;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需减量。
(二)中成药治疗:辨证调理,辅助改善
1. 金匮肾气丸——肾阳不足型对症
适用证型:肾阳不足、气化不利证
典型表现:夜尿增多、排尿无力,伴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
作用逻辑:附子、肉桂温补肾阳,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改善膀胱气化功能。
用法:每次9g,每日2次,温水送服;4周为1疗程。
注意:阴虚火旺(手足心热、口干)者禁用;高血压患者监测血压。
2. 癃闭舒胶囊——肾气不足、湿热瘀阻型适用
适用证型:肾气不足、湿热瘀阻证
典型表现:尿频、排尿不畅,伴腰膝酸软、小腹胀满,舌暗苔黄腻。
作用逻辑:补骨脂益肾,益母草、金钱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缓解排尿梗阻。
用法:每次3粒,每日2次,口服;3周为1疗程。
注意:急性尿潴留时禁用;孕妇慎用。
三、前列腺癌:以“抑制雄激素、控制转移”为核心
前列腺癌治疗需根据分期制定方案,早期以手术/放疗为主,中晚期以“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为核心,辅以化疗、靶向治疗,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一)内分泌治疗:抑制雄激素活性
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一线ADT药物
适用情况: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无严重心血管疾病者。
常用药物:亮丙瑞林、戈舍瑞林(多为注射剂)。
作用逻辑:长期使用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降低睾酮水平至“去势水平”。
用法:亮丙瑞林3.75mg,每月1次,皮下注射;或11.25mg,每3个月1次。
注意:用药初期可能出现“睾酮反跳升高”(持续1-2周),需联用抗雄激素药物预防;可能引发潮热、骨质疏松。
2. 抗雄激素药物——阻断雄激素受体
适用情况:与GnRH激动剂联用(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或用于不耐受GnRH激动剂者。
常用药物:比卡鲁胺、氟他胺。
作用逻辑:竞争性结合前列腺癌细胞内的雄激素受体,阻止雄激素发挥作用。
用法:比卡鲁胺每次50mg,每日1次,口服,需与GnRH激动剂同步使用。
注意:可能出现乳房胀痛、肝功能异常,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氟他胺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
3. 雄激素合成抑制剂——新型内分泌治疗
适用情况: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经传统ADT治疗无效者。
常用药物:阿比特龙、恩扎卢胺。
作用逻辑:阿比特龙抑制雄激素合成关键酶,恩扎卢胺增强雄激素受体阻断效果,均用于晚期耐药患者。
用法:阿比特龙每次1000mg,每日1次,空腹口服,需联用泼尼松。
注意:阿比特龙可能引起高血压、低钾血症,需定期监测电解质;费用较高,需遵医嘱使用。
(二)化疗药物:晚期转移患者的二线选择
适用情况: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对新型内分泌治疗无效或进展者。
常用药物:多西他赛、卡巴他赛。
作用逻辑:通过抑制癌细胞DNA复制与分裂,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用法:多西他赛75mg/m²,每3周1次,静脉滴注,需预处理预防过敏与骨髓抑制。
注意:可能引起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易感染),需在医院严密监测下使用;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禁用。
四、用药核心注意事项:安全与规范并重
1. 明确诊断是前提
- 前列腺问题症状相似(均可能有尿频、排尿困难),需通过前列腺液检查、B超、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病理活检等区分“炎症、增生、癌”,避免误诊误治(如将前列腺癌当作增生用药)。
- PSA升高者需进一步排查癌症,不可仅凭症状用药。
2. 避免3个用药误区
1. “依赖中成药根治”:中成药仅用于辅助调理,细菌性前列腺炎需用抗生素、前列腺癌需用内分泌/化疗药物,不可替代核心西药治疗。
2. “增生无症状就停药”:前列腺增生患者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需长期坚持(缩小腺体需6个月以上),擅自停药易导致症状反弹。
3. “自行增减化疗/靶向药”:前列腺癌药物(尤其是阿比特龙、多西他赛)副作用大、作用机制复杂,必须严格按医嘱剂量与周期使用,不可随意调整。
3. 定期复查,动态调整方案
- 慢性前列腺炎:每4-6周复查前列腺液,评估炎症控制情况,调整抗生素或中成药。
- 前列腺增生:每6个月复查B超(测前列腺体积)、尿常规,监测肾功能,避免长期梗阻导致肾损伤。
- 前列腺癌:每月监测睾酮水平,每3个月复查PSA、影像学(CT/MRI),评估肿瘤进展,及时调整内分泌或化疗方案。
五、辅助调理:生活方式助康复
1. 饮食调整:少吃辛辣、酒精、高脂食物,多吃番茄(含番茄红素)、西兰花、坚果等;避免久坐(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减少前列腺压迫。
2. 排尿习惯:有尿意及时排尿,避免憋尿(易加重前列腺充血与感染);前列腺增生患者睡前1小时少饮水,减少夜尿。
3. 运动与保暖:适度进行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增强排尿控制能力;注意会阴部保暖,避免受凉加重症状。
前列腺疾病治疗需“个体化与规范化”,尤其是前列腺癌,早期发现与规范治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若出现尿频尿急加重、排尿困难、血尿、腰骶部持续疼痛等症状,需立即前往泌尿外科就诊,明确诊断后对症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