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问止中医 | 中医治肺癌晚期多发转移,四大治法不可少

本文转载自《AI岐黄——中医大脑精选医案集1》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 978-7-5390-9601-8

本文源自上述正式出版书籍 P93-P95 ,全文无删减

《AI岐黄——中医大脑精选医案集1》

关于肺癌

全球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2018年全球统计数据显示,男性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占恶性肿瘤的第1位。在女性人群中,肺癌的发病率位列恶性肿瘤的第3位,死亡率则仅次于乳腺癌,位列第2。

肺癌属于中医古籍中记载的“肺积”“息贲”“肺疽”等病证的范畴。早在两千多年前,《难经》即提出:“肺之积,曰息贲”,后《东医宝鉴·痈疽》说:“痈疽发于内者,当审脏腑,如中府应隐隐而痛者,肺疽也”。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说:“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认为正气内虚是肺癌的主要成因。正气不足,肺气虚弱,难御邪毒,或长年吸烟草等有害物质,毒邪入里侵袭于肺,致肺阴灼伤或气机升降失常,以致血行淤滞、痰浊聚集、痰瘀互结,瘀阻脉络日久而成肺积,形成瘤块。

分享案例肺癌4期伴痰中带血

一位男性患者于2022年11月17号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检出肺癌4期,化疗一次。为抑制肺癌发展,进一步缩小肺癌,同时调理体质,于2023年12月转向中医诊治。患者就诊时咳嗽、咳嗽、吐白色泡沫痰、痰中带血;口干、不渴、喜热饮、食欲不振、怕油腻、便秘;恶热、不易上火。既往有高血压、肝囊肿、肾囊肿、脑萎缩。

胸部CT平扫+增强(2022.12.07)报告如下——

影像所见:胸廊对称,右肺上叶及右肺门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较大横截面约7.1×6.5cm,强化欠均匀,内见空洞影,内壁欠光滑,邻近胸膜凹陷,包埋右肺动脉,局部变窄,右肺上叶部分段支气管狭窄、截断,肿块与右肺门增大淋巴结分界不清,肿块远端条索、斑片影;左肺上叶上舌段见直径约1.5cm软组织结节影,轻度强化,双肺另散在直径约0.3-0.6cm小结节,较大者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胸膜下;双肺散在条索影及肺大泡,肺门大小、位置未见异常。右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未见移位。心脏未见增大,心包未见积液。双侧胸腔未见积液,右侧胸膜增厚。

总结意见:

  1. 右肺上叶及右肺门软组织肿块,多系肺癌,伴右肺阻塞性炎症,纵隔及右肺门淋巴结明显增大,请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
  2. 双肺散在小结节,转移瘤?炎性结节待排,请复查。
  3. 双肺散在少许慢性炎症。
  4. 双肺散在肺大泡。
  5. 右侧胸膜增厚。

患者体质尚可,分析其主要矛盾,以“肺癌”为主症,中医大脑通过“病症证结合”模式计算,推荐以“济生桔梗汤”合“大柴胡汤”合方进行治疗,能够祛痰蠲饮、补气益肺、攻坚破癌。同时处以加强肺癌灶的消弭,润肠通便,调肠兼以益肺的丸药2个。

▲图24-1 中医大脑图

癌灶消减状态改善

经持续复诊,患者反馈便秘好转、咯血消失、食欲好转、痰明显减少。距首诊治疗4个月后复查胸部CT,显示:右肺上叶病灶稍缩小、周围炎症稍减少,淋巴结较前缩小,左肺上叶下舌段结节明显缩小;右肾上份稍低密度结节,多系转移,对比明显缩小。

▲图24-2 CT检查报告(治疗后)

肺癌治疗中的攻邪思路

对于肺癌的治法,若是患者状态尚可,当以驱逐阴实、邪实为主。邪实多是痰结络阻、气滞癌聚。

中医治疗肺癌,首要重视祛痰,因肺为贮痰之器,且肺癌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常用的祛痰药物如浙贝母、川贝母、瓜蒌、半夏等。本案中,中医临证运用了含有的葶苈子、石见穿等强效除痰的丸剂。

第二个通络,痰是从气管粘膜或肺泡分泌的,肺泡间质里有很多微小血管,如这些血管瘀阻会容易生成痰湿,痰湿形成会影响血液循环,痰湿与络阻相互影响,所以汤药中要用通络的药,像全蝎、蜈蚣、地龙等。

第三个是抗癌,重病需用重锤敲,治疗肺癌也非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一般草药能胜任,要选用壁虎、蟾皮、泽漆等偏性大、作用力强的抗癌专药,才容易起较好疗效。

第四个要理气,肺主气,肺癌患者肺叶浸润较多的时候会影响肺功能,这时出现明显咳喘、气滞、胸闷等情况,调它的升降,升降正常了,郁就缓解了。如本案方中的柴胡、枳壳、枳实、桔梗、半夏调理肺脏气机升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问止中医 | 中医治肺癌晚期多发转移,四大治法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