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秋膘”的季节到了,但很多人好像更怕“秋后长膘”。不少人为了保持夏天的“减肥战绩”,打算通过“不吃主食”来控制体重。但极端断碳可能适得其反。
长期低碳水饮食导致葡萄糖供应不足,身体被迫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供能,产生大量酮体和代谢废物,加重心脏负担。《柳叶刀》上有研究显示,碳水供能比<40%时,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上升。
此外,高温环境下,人体代谢率提升10%-20%,出汗量增加导致钠、钾流失,此时断碳可能引发:头晕、乏力、肌肉痉挛甚至中暑昏迷。
(
主食红黑榜与科学搭配
)
科学吃主食的“321黄金法则”
3类主食搭配
快碳(运动后30分钟内):香蕉、白面包,快速补充糖原。
慢碳(日常主食):燕麦、糙米,稳定血糖。
纤维碳(加餐):魔芋、奇亚籽,增强饱腹感。
2个黄金时段
晨练后:燕麦牛奶粥(β-葡聚糖延缓胃排空)。
傍晚运动前:红薯小米糊(胡萝卜素+色氨酸助眠)。
1个避坑原则
避免“隐形碳水”:沙拉酱、果干等隐藏糖分,1包沙拉酱=2块方糖。
特殊人群主食方案
青少年:主食中加入一些彩色食材,是补充微量元素的好方法。例如紫米中富含花青素,有助于保护视力;南瓜富含β-胡萝卜素,对增强免疫力有益。
健身人群:运动后30分钟内是补充营养的关键窗口。建议摄入“快速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质”的组合,例如一根香蕉搭配一勺乳清蛋白粉,可迅速提升血糖,促使胰岛素水平达到峰值,而胰岛素能够有效促进肌肉细胞对氨基酸的摄取和肌糖原的合成,从而帮助身体快速恢复、提升增肌效果。
老年群体:选择易于消化的主食尤为重要。相较于米饭,经过发酵的馒头质地松软,部分淀粉已预先分解,从而更易于胃肠道吸收和利用,能有效减轻消化负担。
避开这些误区,减肥事半功倍
1
误区一:用水果代餐
过量摄入果糖是引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诱因之一,同时,饮食中缺乏足够的蛋白质会加速肌肉组织的分解,导致肌肉流失,进一步降低新陈代谢。
误区二:运动后不吃主食能更瘦
事实上,运动后30分钟内补充快碳,可提升肌肉合成效率30%。
误区三:魔芋凉皮“0卡”放心吃
魔芋本身热量≈7kcal/100g,但市售产品可能添加过多的调味料,需选择无添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