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国际”力量|勇闯“禁区”!放疗科团队创新应用晶格放疗,破解巨大晚期肝癌伴癌栓治疗困局

近期,肝胆外科一位患有巨大晚期肝癌并伴有门静脉癌栓的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及靶免治疗后病情仍有所进展。放疗科在王济东主任的带领下采用创新的晶格放疗(LRT)技术,成功使患者巨大的肿瘤在短期内显著缩小并发生坏死,为今后治疗巨大肿瘤的放疗领域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新路径。

患者张某某,男性,61岁,于2024年11月在我院肝胆外科确诊为肝细胞癌,发现时已属晚期。病变累及肝中、肝右静脉,门脉右支受侵,且下腔静脉瘤栓形成,因此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患者接受了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并同步进行了“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靶向免疫联合治疗。2025年7月10日复查上腹部增强MRI显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较前增大(大小约为14.6cm×13.9cm),伴随肝内转移瘤数量和体积的增加,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癌栓范围也有所扩大。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推测系下腔静脉癌栓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所致。

患者巨大肿瘤晶格放疗靶区及剂量分布

肝胆外科邀请放疗科进行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鉴于患者目前肿瘤体积巨大,且伴有门静脉大癌栓,常规放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杀灭肿瘤并控制其生长,但难以实现肿瘤的快速消退。此外,大体积放疗还可能增加正常组织并发症的风险。经过放疗科王济东主任、徐向升副主任医师及全科医生的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对患者实施“晶格放疗(LRT)”。晶格放疗是空间分割放疗(SFRT)的一种,是近年来放疗领域发展的一项创新技术,它革新了传统放疗理念,特别适用于体积巨大、位置复杂且对放射性抗拒的肿瘤治疗。

在对患者进行精确定位、精准靶区勾画以及精细放疗计划制定后,患者于2025年7月15日正式启动放疗。治疗期间结合影像引导技术,确保每次治疗的精准性和重复性。具体的放疗方案如下:外周大体肿瘤区域接受4Gy×5次的小剂量放疗;在大体肿瘤中心区域均匀划分出12个晶格,每个晶格直径为1.5cm,晶格中心点之间的间隔为4cm,每个晶格给予11Gy×5次的大剂量放疗。此外,针对下腔静脉癌栓进行补量照射,剂量为4Gy×5次。

采用这种在肿瘤中心多个晶格进行大分割放疗的剂量分布模式,旨在实现对肿瘤的高剂量照射,同时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这相当于在肿瘤内部建立多个‘微型放射源要塞’,既摧毁敌军指挥部,又保存了健康城池。”徐向升副主任医师用生动比喻阐释治疗原理。

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良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放疗结束后3周,患者接受上腹部增强MRI复查,结果显示肿瘤明显缩小,门静脉癌栓显著减退。后续,患者将继续接受靶向及免疫治疗,有望在晶格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作用下,进一步协同激发抗肿瘤免疫应答,通过远隔免疫效应,对大体肿瘤及其他放疗靶区外的小病灶实现更有效的杀灭和控制。

患者放疗前后肿瘤变化对比

最后王济东主任强调:此次晶格放疗技术的成功应用,是团队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结果,是医工融合的典范,更离不开医院及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肿瘤战场总指挥”—医师团队凭借深厚临床经验及广阔的医疗视野做出关键决策,肿瘤精准治疗的“剂量建筑师”—物理技术团队,为患者的治疗实施提供核心技术保障。未来,放疗科将以此次突破为契机,进一步推广晶格放疗等精准放疗技术在更多病种中的应用,不断提升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同时继续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引进更多国内外先进技术,为肿瘤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技术科普

晶格放疗(Lattice Radiation Therapy, LRT)是一种新兴的空间分割放疗(Spatially Fractionated Radiation Therapy, SFRT)技术。该技术通过将高剂量辐射集中在肿瘤内部的多个离散点(晶格),从而形成剂量分布的“峰”和“谷”,旨在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增强对肿瘤的杀伤效果。

晶格分割示意图

与常规分割放疗相比,晶格放疗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1. 保护正常组织:高剂量辐射集中在肿瘤内部,有效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2. 增强肿瘤控制:通过旁观者效应和免疫激活,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3. 适用于大体积肿瘤:特别适合传统放疗难以处理的大体积或复杂肿瘤。

晶格放疗计划剂量分布图

由于剂量分布的不均匀性,晶格放疗可能同时具备消融作用(局部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远位效应)。因此,晶格放疗的高剂量不仅能显著缓解肿瘤负荷,还能重塑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使其更具免疫原性,从而在照射部位(旁观者效应)和远处部位(远位效应)启动抗肿瘤免疫反应。

供稿|放疗科 徐向升 杜哲

编辑&责编|业务拓展部 张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国际”力量|勇闯“禁区”!放疗科团队创新应用晶格放疗,破解巨大晚期肝癌伴癌栓治疗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