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2日讯(通讯员 过江)“谢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出院时,37岁的邹女士由衷地向湘潭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团队表示感谢。不久前,她在市中心医院接受了全市首例 David 手术(主动脉瓣保留根部置换术)。这个被誉为“心脏外科皇冠上的明珠”的手术,成功保住了她的心脏瓣膜。
胸闷、气短5个月
一查竟是心脏出了大问题
5个月前,邹女士因反复胸闷、气促、心悸入住湘潭市中心医院。心脏彩超结果显示:主动脉窦部瘤样扩张、主动脉瓣大量返流。
为什么说是大问题呢?主动脉是心脏的“出水口”,血液必须通过主动脉瓣这一“单向阀门”才能顺利流向全身,保证循环高效稳定。而在邹女士的病例中,主动脉窦部瘤样扩张不仅潜藏致命风险,还直接影响了主动脉瓣的关闭功能。
主动脉窦部瘤样扩张
就好比水管起点长了个“鼓包”,如果不处理,可能突然破裂或者出现夹层,就像水管爆裂一样,后果非常危险。
主动脉瓣大量返流
则是扩张带来的直接后果——瓣膜关闭不严,导致血液倒流回心脏,心脏不得不更努力地工作。长期下来,心脏会逐渐疲劳,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彩超结果显示,邹女士的左心室已经出现明显扩大)
心胸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过江会诊后,认为邹女士的病情复杂,需要尽快手术。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切除扩张的主动脉窦部病变、重建主动脉根部,使瓣膜关闭正常、血液单向流动。
在与家人商量后,邹女士最终决定接受手术!
心脏外科皇冠上的明珠
——David手术
为了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心胸外科组织了心血管内科、放射科、麻醉科、心脏超声科、综合ICU等多学科会诊,全面评估瓣膜结构、血管直径和心功能状态,为邹女士量身定制手术方案。
最终,团队决定实施难度极高的David手术。考虑到邹女士升主动脉近端也存在潜在风险,团队还同时实施了部分升主动脉置换术,彻底清除主动脉扩张的病变区域,从根源上杜绝了夹层与破裂风险。
这是一场胸外科医生的“心脏修复艺术”,既要拆掉危险的部分,又要在毫米之间把“原装零件”完好地安装回去。整个手术过程,医生不仅要精细保护纤细的主动脉瓣结构,确保瓣叶、瓣环和支撑组织不受损伤,还要在多处吻合口严格控制张力和角度,同时兼顾高危患者的心功能管理,每一步都考验术者的解剖理解、力学把握和操作精准度。
手术在体外循环的支持下顺利进行,邹女士的主动脉根部瘤体被成功切除,自体瓣膜完整保留并重新固定。术中超声显示瓣膜关闭良好,血流动力学恢复理想。
David手术的优势
像邹女士这种情况,传统手术通常是换血管的同时换瓣膜,用机械瓣或生物瓣替代,但这也带来一些问题:
机械瓣 :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防止血栓,却增加出血风险。
生物瓣 :需短期抗凝,但寿命有限,可能 10-15 年就要再次手术。
David手术核心优势在于:换“根”不换“瓣”(在切除病变的主动脉根部并置换人工血管的同时,完整保留患者自身的主动脉瓣)
这样做的好处是:
避免长期服用抗凝药的风险(出血或血栓风险)
保留原生瓣膜的血流动力学优势,血流更自然
降低感染风险
尤其适合年轻患者或结缔组织病患者(如马凡综合征)
目前,David手术在国内尚属高难度领域。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为本地患者提供了在家门口接受高难度心脏手术的机会,既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也减少了异地就医的压力。
未来,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团队将继续完善高难度心脏外科手术体系,推动更多精细化、个性化手术方案落地,让更多复杂心脏疾病患者重获“心”生!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