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从2个多月前开始膝盖疼
本以为是生长痛,结果是骨癌……
11岁的小宇是个活泼外向的男孩。两个多月前,他突然出现右膝盖疼痛的情况。
起初,疼痛并不明显,偶尔发作后也能自行缓解。看着孩子膝盖没有明显的红肿、破溃,家长以为是普通的“生长痛”,就没太在意。
然而最近半个月,情况急转直下——小宇右膝疼痛越来越严重,有时疼得走路都困难,晚上更是疼得睡不着觉。父母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带他到当地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X片显示小宇的右侧股骨内侧干骺端异常密度;MRI提示右侧股骨占位性病变。“医生告诉我们,孩子可能是骨癌,情况不太乐观,建议立即转诊到更专业的儿童医院。”小宇妈妈说。
一家人片刻不敢耽误,立即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骨科就诊。
在浙大儿院三维重建CT检查后,医生发现小宇的右股骨干骺端及骨骺大片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
小宇随即被收治进了浙大儿院莫干山院区骨科病房。几天后的活检病例结果显示:(右股骨)结合影像,符合骨肉瘤。
骨肉瘤:一种较为罕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病因不清,常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活检病理
骨癌≠死亡,骨癌也≠截肢,骨癌不是没得救
医生为男孩成功保住双腿,目前已在化疗
“当时听到是骨癌,感觉天都塌了。”小宇妈妈回忆时仍心有余悸,“电视里演的那些得了骨癌的孩子,要么丧失了生命,或者为了保命就要截肢。想到孩子才11岁,以后怎么办啊...”
“幸好陈主任告诉我们,现在针对骨癌的治疗技术和以前已经完全不同了,庆幸的是,目前PET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的远处转移,所以只要认真对待、科学治疗,小宇的病还是有机会完全治愈的。这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希望。”
浙大儿院骨科副主任陈建松副主任医师介绍,骨癌的治疗充满挑战。几十年前,治疗骨癌确实需要截肢。如果癌细胞还没扩散,通过截肢,虽然命保牢了,但是腿没了。现在,我们采取综合治疗方案,目标是既要保命,又要保腿。”陈建松主任解释道,“第一步通过手术活检确认骨癌病理结果。第二步,通过两个疗程的化疗,降低骨癌细胞的生物活性,以及杀灭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第三步,行骨癌根治手术,彻底切除肿瘤,然后用量身定制的人工关节替代被切除的骨头,保住腿;第四步是术后继续化疗,清除可能残留的癌细胞,预防肿瘤复发,保住命。”
手术中切除的骨癌部位和替代的人工关节
在浙大儿院莫干山院区,由陈建松副主任主刀,小宇成功进行了右股骨远端骨肿瘤根治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小宇情况稳定,切口愈合良好。现已转入肿瘤内科进行下阶段的化疗。
手术后病理
浙大儿院治疗骨肉瘤
5年无事件生存率已经达到80%以上
陈建松介绍,目前在浙大儿院接受治疗的骨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已经达到80%以上,这个数据在全国儿童医院处于领先水平。
“肿瘤的治疗目的首先还是保命,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也要尽可能保住腿,现在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安装人工关节,再结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大部分的患儿既能保住生命,又能保留肢体功能。”
陈建松表示,目前这个孩子还在肿瘤内科化疗中。像小宇一样,他曾经接诊过的骨癌患者,有的已经结束化疗好几年,回归了正常的校园生活。
“所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非常重要。这个孩子幸好发现还算及时,没有发现远处转移灶,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预期。”
医生暖情提醒:
以下情况的腿疼,要警惕
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陈建松表示,骨肉瘤易被家长误认为是正常的生长痛,或以为是一般的扭伤或血淤等,错过了最佳治疗机会。
提醒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要加强警惕:
1、持续较长时间的疼痛,尤其是夜间疼痛加重,超过2周仍不缓解,且与运动量无关;
2、在同一个肢体的同一部位反复疼痛某;
3、疼痛部位皮肤温度较大,皮肤上可见较多血管;
4、疼痛部位可摸到硬硬的肿块凸起,按压有疼痛加重;
5、腿疼出现于青少年时期。(从年龄上来说,生长痛多发于学龄前儿童,而骨肉瘤多发于青少年)
作为两个国家中心,浙大儿院莫干山院区在儿童肿瘤诊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血液肿瘤中心能为患儿提供肿瘤诊疗“一体化”服务,将所需技术设备和治疗集中在一栋楼内,实现一站式解决。在更好为患者解决疾病的同时,大幅减轻患儿与家长辗转奔波多院区之苦。未来,浙大儿院莫干山院区将继续致力于儿童肿瘤的诊疗和研究,为更多患儿带来生的希望和高质量的生活。
出品:宣传中心
审核:陈建松 唐欣 祝姚玲
采写:陈梦茜
排版:陈梦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