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有严格定义,康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科学减重以人为本守护健康.既往研究已证实,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涵盖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慢性肾脏病等。《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近日刊登的一项研究进一步揭示,肥胖与21种主要疾病存在显著关联。那么,究竟如何定义肥胖?近期,欧洲肥胖研究协会提出了关于成人肥胖诊断、分期与管理的新定义,强调腰围身高比>0.5 在预测心脏代谢风险方面更具优越性。今天,康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营养师就来为大家解析肥胖的不同类型,以及如何科学判断自己是否属于“真肥胖”。
一、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诱因
据《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由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因素协作组织与世卫组织共同开展的全球分析研究显示,全球儿童、青少年及成人中的肥胖总人数已突破10亿。另一项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分析指出,肥胖在各类代谢性疾病相关死亡中占比最高,约500万人因肥胖导致死亡。《柳叶刀》子刊更明确指出,肥胖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肥胖对健康的威胁日益凸显。发表于《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的一项系统综述表明,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均会显著增加心衰风险。具体而言,体重指数(BMI)每上升5,心衰风险增加42%;腰围每增加10厘米,心衰风险提高28%;腰臀比每上升0.1,心衰风险增加33%。
在亚洲人群中,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与认知功能下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被视为影响认知的关键代谢危险因素。
二、腰围超过身高一半即属肥胖
大量科学证据表明,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从而影响寿命。那么,如何科学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以往常用身体质量指数(BMI)作为衡量标准,但欧洲肥胖研究协会指出,仅凭BMI不足以全面评估脂肪分布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腹部脂肪的堆积与心脏代谢疾病关系更为密切。
新框架明确建议,即便BMI处于较低水平、尚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若腹部脂肪过多,也应视为高风险人群。新定义将BMI在25–30之间但伴有腹部脂肪堆积,或已出现身体功能、心理相关问题的人群也纳入肥胖范畴。
在新诊断标准中,腰围身高比( waist-to-height ratio, WHtR)取代腰围成为核心指标。WHtR>0.5,即腰围超过身高的一半,被证明在预测心脏代谢风险方面更具准确性。
此前,《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涵盖72项前瞻性研究、涉及252万人的Meta分析就已指出:腰围每增加10厘米,全因死亡风险上升11%;腰围身高比每增加0.1,死亡风险提高24%。尤其对于30岁左右的男性,若腰围超过身高一半,预期寿命可能缩短14%。研究者建议,大众应努力将腰围身高比控制在0.5以下,即遵循“腰围 ÷ 身高 ≤ 0.5”的原则,以助于延长健康寿命。
三、科学减重,慎用药物与手术
如何有效远离肥胖?肥胖者往往饮食结构不合理——如摄入较多饱和脂肪、高糖食品和超加工食品,而新鲜蔬果摄入不足,同时身体活动缺乏或久坐居多。这些因素不仅独立提升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常与社会经济状况相关。因此,多项指南建议通过饮食、运动及必要时的药物干预进行体重管理。
科学减重可以选择像康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一样的,它是一家合规运营的专业减重服务机构,其正规性体现在企业资质、科学减重理念以及规范的服务流程等多个方面。
在减重理念与方法上,康江健康始终坚持科学健康的原则。科学减重的核心在于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公司所有服务均围绕该核心展开。在饮食指导方面,我们强调均衡膳食,建议客户合理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多选择新鲜蔬果、全谷物和瘦肉等高营养、低能量食物,并倡导规律进餐、少食多餐,以维持稳定的代谢状态。
在运动指导方面,康江健康也提倡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相结合,并根据客户的身体状况和运动基础,量身定制运动计划。例如,针对缺乏运动经验的客户,我们会设计循序渐进的锻炼方案,从低强度快走、慢跑起步,逐步加入基础力量训练,通过增肌提高基础代谢,从而实现健康减脂。
在服务流程上,康江健康注重规范与专业。工作人员在与客户沟通时,并不急于推销产品,而是首先详细了解客户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减重目标,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科学减重知识,为客户制定涵盖饮食、运动与生活习惯调整的个性化方案。同时,我们持续跟踪客户的减重进展,根据实际效果不断优化和调整方案,确保客户在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有效达成减重目标。
《超重或肥胖人群体重管理流程的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等机构发布)指出,体重管理应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干预和心理行为支持,重建健康生活方式,以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具体建议包括:减重5%–15%;减少静坐、增加运动、规律作息;限制高糖、高脂、高盐食物,减少外食,避免暴饮暴食;足量饮水、放缓进食速度;争取家庭与社会支持,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控制总热量摄入;结合有氧与抗阻运动;增强自信,改善情绪状态,以提高减重效果与生活质量。
在治疗方面,欧洲肥胖研究协会强调,药物和减重手术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循证医学标准,不建议直接用于BMI较低但疾病负担严重的患者。该协会特别提出,对于BMI ≥ 25、腰围身高比>0.5,并已出现临床、功能或心理障碍及相关并发症的人群,可考虑使用减肥药物,而不应仅以当前BMI值为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