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专家观点:青少年心理问题在家庭中怎么干预?

近日,在湖南康达心理诊疗中心举行的《儿童青少年情绪心理问题的识别、评估与系统化干预策略》培训课程上,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临床心理科主任唐秋萍教授分享了她关于《家庭背景下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干预》的课题。

唐教授指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多种多样,国民心理健康报告提到24.6%青少年存在着抑郁症状。根据ICD-11的主要分类,青少年的心理症状又分为“神经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紧张症”、“心境障碍”、“焦虑及恐惧相关障碍”、“强迫及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分离性障碍”、“喂养及进食障碍”、“排泄障碍”、“躯体痛苦和躯体体验障碍”、“物质使用和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等,在DSM-V(2014)22类中,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神经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与其他精神病障碍”、“双相障碍与其他相关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与其他相关障碍”、“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分离性障碍”、“躯体症状障碍及相关障碍”等。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唐秋萍教授

家长常抱怨孩子经常看手机、玩游戏、厌学、拒学、自伤等等,根据心理学的情绪ABC理论,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是情绪感受的应对方式,孩子出现现在的现象不是1~2天或者1~2个月导致的,而是长期压抑并被忽略的“情绪”、“感受”、“期待”、“渴望”等。

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的潜意识,它储存了所有过去的经验带给我们的影响和反应,就好像计算机一样能够记录我们所有的体验。尤其是那些难过、痛苦、我们不想回快的经历或创伤。如果我们压抑到潜意识里的情绪没有释放,会累积在身体里,成为紧绷、酸痛以及其他气阻塞的现象,长久下来会变成内伤、疾病与细胞病变。

每个情绪(愤怒、怀疑、恐惧)并非此刻当下的情绪,而是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创伤/这些被卡住的能量聚集身体里;情绪被压抑之后并没有消散,被禁锢在身体里却需要动用更多力量去平衡它,安抚它,使它不会像火山喷发一样具有毁灭性---情绪积累多了,即使什么都不做都会觉得很累。

美国麻省总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运动和向他人倾诉对抑郁的保护性最强。北京安定医院也发表过《抑郁症运动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进一步论证了运动疗法在抑郁患者群体中的应用。

最后,唐教授表示,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计算机,当内存够用程序不那么冲突,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可以正常运行;当内存不够时,可能某些机能就会发生故障。

此刻,我们可以使用“觉察、接纳、表达、社会活动、体育锻炼、兴趣爱好”等方式来调节自己,每个人内心的容量大小不同,通常情况下,内存积存的东西不要超过容器的3分 之2 。

活动现场认真听课的学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专家观点:青少年心理问题在家庭中怎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