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亲自下令,调集了包括王牌部队在内的五个全副武装的精锐师,向连接华北与东北的重要门户古北口发动大规模进攻。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配备有美式火炮和机枪,其战略目标十分明确:先夺取古北口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再顺势攻占热河省会承德,从而控制整个热河地区。
1月13日清晨,国民党先头部队已经推进到古北口外围的王堡子防线。这些趾高气扬的士兵穿着崭新的军装,携带着精良的武器,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威风。他们仗着人数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对解放区志在必得。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冀东军区第十四分区的第十六团和第五十五团官兵在上级指示下奋起反击,由此拉开了载入解放军战史的古北口保卫战序幕。第十六团奉命驻守南台、磨石山一带的防线,虽然得到了当地民兵的支援,但与敌军三个精锐师相比,无论是兵力规模还是武器装备都处于绝对劣势。
1月13日破晓时分,国民党军先头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向磨石山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当时驻守磨石山的只有十六团一营和二营,总兵力不足800人。这两个营的战士们各自据守一座山头,面对敌人一波又一波的疯狂进攻,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下,我军官兵硬是用落后的步枪和手榴弹,成功守住了磨石山阵地!但这场惨烈的战斗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近半数战士或壮烈牺牲,或身负重伤失去战斗力。
夜幕降临时,敌人终于暂时撤退。十六团的指战员们虽然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但经过整日的激战早已精疲力尽。更糟糕的是,战士们不仅缺粮少水,还要忍受刺骨的寒风。单薄的棉衣根本无法抵御北方的严寒,许多战士在阵地上冻得瑟瑟发抖。
驻守磨石山左侧山头的一营情况尤为严峻,伤亡惨重。营长李壮是位足智多谋的指挥员,看着不断有伤员被抬下火线,他心如刀绞。这位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暗下决心:必须改变战术,才能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
李壮判断敌人夜间不会发动进攻,便亲自到各连阵地巡视。他命令战士们抓紧时间加固防御工事,然后尽量休息,为次日更激烈的战斗做准备。然而在巡查过程中,李壮发现由于天气过于寒冷,加上战士们衣衫单薄,即使再疲惫也无法入睡。
看着蜷缩在战壕里发抖的战士们,李壮眉头紧锁,内心十分沉重。他登上一个高坡观察敌情,突然发现山下出现了一条蜿蜒曲折的火龙——原来是敌人在旷野中点起的无数堆篝火。这些来自南方的国民党士兵显然也受不了北方的严寒,竟不顾暴露目标的危险,大张旗鼓地生火取暖。
这种明目张胆的行为让李壮怒火中烧:敌人分明是仗着我军缺乏重武器,才敢如此肆无忌惮!就在这时,战壕里突然传来一名年轻战士的惊叫:有老鼠!一只老鼠从我头上爬过去了!
周围的战士们都笑了起来,有人打趣道:堂堂革命战士,连鬼子都不怕,倒怕起老鼠来了?年轻战士红着脸辩解: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怕这小东西......
这番对话却让李壮灵光一闪:既然一只老鼠就能让大家睡意全无,何不效仿这个办法去骚扰敌人呢?他立即挑选了20名身手敏捷的战士,组成两个游击小组,命令他们下山袭扰敌军。任务目标很明确:不求歼敌多少,但要让敌人整夜不得安宁。
这20名战士兴奋地领命而去。很快,山下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枪声。敌人惊慌失措地胡乱还击,却根本抓不住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员。每当枪声稍歇,另一个方向又会响起新的动静。被折腾得焦头烂额的国民党军不得不熄灭所有篝火,但游击队员们依然不依不饶,利用夜战优势继续骚扰。
直到东方泛白,游击小组才凯旋而归。令人欣喜的是,20名战士全部安全返回,而且个个精神抖擞。李壮高兴地表扬道:同志们干得漂亮!你们立了大功!
正如李壮所说,虽然这次袭扰行动歼敌不多,但效果却出奇地好。被折腾了一整夜的国民党士兵个个眼圈发黑,精神萎靡,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天亮后的战斗中,我军很快就击退了敌军,并乘胜追击至密云一带,最终赢得了古北口保卫战的胜利。这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充分展现了解放军指战员的智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