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变革:BMS出售合资企业股份,生物科技新兴力量崛起
近日,制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 Myers Squibb,简称BMS)宣布将其在中美合资企业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的控股权出售。这家成立于1982年的企业是首个中美制药合资企业,BMS持有60%的股份。这一交易标志着BMS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意味着其将聚焦于更具潜力的业务领域。
据内部邮件透露,此次交易的对手方为高瓴资本,交易内容还包括该单位专为中国市场生产的五款旧药或非处方药。对于患者而言,这一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相关药物的可获得性和价格。
新兴生物科技公司动态
与此同时,加州风险投资公司Aditum Bio与中国的Mabwell Bioscience合作推出了名为Kalexo Bio的新生物科技公司。Kalexo Bio专注于开发双靶点siRNA候选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血脂异常和高风险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ditum已支付120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近期付款,展现出其对这一新兴市场的信心。
此外,Ollin Biosciences也在近期推出,专注于眼病治疗,获得了1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该公司从中国生物科技企业获得了两个关键资产,目标是与制药巨头罗氏展开竞争。眼病治疗的创新将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中国市场的国际合作前景
在国际合作方面,上海恒瑞医药(Henlius)正在与强生(Johnson & Johnson)和罗氏(Roche)进行PD-L1抗体药物偶联物HLX43的许可交易谈判。这一药物目前正在中国进行中期临床试验,若交易达成,可能会为恒瑞带来数亿美元的前期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GE医疗也在考虑出售其在中国的业务股份,交易估值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显示出中美贸易关系对医疗行业的深远影响。
临床试验的积极进展
在药物研发方面,SK生物制药的Xcopri在针对原发性全身性强直性癫痫的三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结果。该药物在169名患者中显示出71.9%的癫痫发作频率降低,远高于安慰剂组的39.6%。SK计划向FDA申请扩大适应症,进一步拓展市场。
总结
总的来看,BMS的战略调整、新兴生物科技公司的崛起以及国际合作的积极进展,都为中国的医药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患者在选择药物时,除了关注疗效,也应考虑到药物的生产背景和可获得性。
注: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